![]() |
油豆角根腐病綜合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6 16:38:00 |
油豆角根腐病是油豆角在露地和保護地栽培中的常見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在油豆角連作重茬地和低洼田發病較重,它常使植極少成片死亡而減產。 一、主要癥狀 主要受害部位在地表下的莖基部和主根。發病初期不明顯,僅表現植株矮小,到開花結莢時才顯出癥狀。開始先在莖基部和主根上部出現邊緣不明顯的紅褐色斑塊,以后斑塊會逐漸枯萎,但不脫落,若拔出根系觀察,主根開始腐爛而不生側根,病株側根少,還可見莖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褐色,稍下陷。將莖剖開看,難管束變為暗褐色。在保護地潮濕的條件下,常在莖基部長出粉紅色的霉狀物。病情嚴重時主根全腐爛,莖、葉枯萎,病株便枯萎死亡。 二、病原 病原菌菌絲白色,棉絮狀,由菜豆腐皮鐮孢菌侵染而引起,是一種土傳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株殘體、廄肥或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過根部傷口或根毛頂端細胞侵入,先在薄壁組織內牛長,后進入維管束,在導管內發育,隨水分的輸送,迅速擴展到植株的頂端。由于病菌的繁殖堵了導管,引起植株萎蔫。病株的病部表面及內部均有大量孢子,多靠水流進行短距離傳播,擴大為害。 三、發病規律 此病的發生與溫濕度有較密切的關系,發病的最適溫度是29~32度,相對濕度80%。本菌腐生性很強,可存海10年以上。種子不帶菌,病株殘體和土壤是本病害主要的最初侵染源。雨水、灌溉水、未腐熟的農家肥和農具等都是傳播媒介。先從植株的傷口侵入,為害皮層。當年在病株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風雨傳播,可經其他植株的傷口侵入進行再侵染。 高溫度濕是根腐病的發病條件,是比較典型的高溫高溫型病害。適于病菌發育的氣溫是高溫條件時,則易致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和使孢子萌發。土壤含水量高會引起菜豆根系的生長發育不良,所以在低洼積水種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或多年重茬地和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料等均能引起本病的發生,而且一旦發病就病情較重,很快蔓延。 因為其病菌是在土壤中越冬。連作發病重,如能與其他蔬菜輪作5-7年,與糧食作物輪作2-3年,病情明顯減輕。 四、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 2、實行菜豆和非豆類蔬菜作物輪作2-3年,這樣可抑制根腐病菌在土壤中的積累。加強田間管理,采用高壟栽培,注意排除田間積水,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降低土壤溫度和提高地溫,使根系能很好地生長發育,增強搞病力。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并在病株的栽植穴四周撤布生石灰消毒。忌用大水漫灌,防止大水或大雨淹苗,或保護地的菜豆植株被大雨淋濺。 3、進行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0.5%的50%(質量分數)多菌靈粉劑拌種。 4、藥劑防治在發現植株零星發病時,應開始用藥劑防治。保護地栽培時,見有發病苗頭,可用70%(質量分數)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1,每隔7-10天灌1次,也可用75%(質量分數)百菌清600倍液,或50%(質量分數)多菌靈500-600倍液噴灑植株的主莖基部,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如用藥液灌根,油豆角植株容易染病的主莖基部,防治效果會更好。 |
![]() |
![]() |
相關閱讀 |
榨菜怎么種植?榨菜的栽培技術 |
薄荷盆栽養殖的正確方法 |
雨季如何防治茄子發病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