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麥區節節麥危害日益嚴重,小麥生產上應加以重視。

節節麥是越年生或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幼苗暗綠色,基部淡紅色。成株稈叢生,高40~8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彎曲斜生。葉鞘緊抱莖,較節間短,平滑無毛,邊緣具纖毛;葉舌較短,長0.5~1毫米,葉片長12~18厘米,寬4~6毫米,葉表面疏生柔毛,葉面微粗糙。穗狀花序圓柱形,長約10~15厘米,含8~13個小穗,緊貼于穗軸的節間,成熟時逐節脫落;小穗圓柱形,長約1厘米,含3~4個小花;穎扁平,長4~6毫米,通常具7~9脈,頂端平截,具1~2個微刺;外稃頂端略平截,頂具長芒,芒長0.5~4厘米,具5脈,基部不具基盤;內外稃約等長,脊上有纖毛,穎果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寬約2毫米,黃褐色,腹面具縱溝。
節節麥生命力強,抗旱、抗寒,耐肥水、耐瘠薄,分蘗能力強,生長旺盛,春季節節麥一般單株分蘗10~20個,最多達36個,并且主莖和分蘗都能成穗結實。除自身繁殖力、生命力強外,近年來收割機的跨區作業、種子調運以及用藥導致麥田雜草種群發生變化等,都是近年來節節麥大量發生的原因。
節節麥的防除應以化學防除為主,輔以人工防除。目前防除麥田禾本科雜草的藥物中,僅有甲基二磺隆對節節麥有一定的防效。秋末冬初小麥3~4葉期、雜草2~3葉期是防除的最佳時期,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進行補除。每畝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瑪)25~30毫升,或3.6%二磺·甲磺隆水分散粒劑(闊世瑪)20~25克,加水40公斤噴霧。草齡較大時可以適量加大用藥量,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瑪)每畝不宜超過35毫升,3.6%二磺·甲磺隆水分散粒劑(闊世瑪)每畝不宜超過30克。噴藥以溫度高于10℃的晴天為好,用藥后2天內不得澆水,否則會影響除草效果或對小麥產生藥害。人工防除必須在節節麥抽穗后立即進行,越早越好,否則其種子一旦成熟,一觸即落,拔除的雜草要帶出田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