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還在玩命建液體加肥站?升級后的新型液體配肥站正席卷全國!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3-30 9:24:00 |
近日在廣東的東莞,記者見到一種新型模式--精準配肥站,與傳統的加肥站相比,在運營上進行了改造和升級,在操作上更加靈活和科學,便于遠距離運輸,而且添加了測土和營養診斷的環節,讓肥料配比更精準、更科學。 精準:液體肥也可以實現“先測后配” 傳統的加肥站是將液體肥從工廠運輸到站點,用幾個液灌或者水桶分裝,再用計量器稱重銷售給農戶,雖然建設成本不高,便于銷售管理,但是不利于遠距離運輸,液體肥的配方也只有簡單的幾個作物生長階段的配比,適用于一些規模較小的散戶,經濟價值難以體現。新型的配肥站則舍棄了傳統的灌裝,被不同規格的液袋包裝代替,有點像日常生活中洗衣液的簡裝版,盡管規格大小不同,但是它們都整齊地擺放在紙箱中,方便各種交通工具和長短運距的需求。 據了解,簡化包裝只是升級的一方面,配肥站最大的亮點體現在“配”上,原理和測土配方的摻混肥相同,只不過是將顆粒肥變成了液體肥。不過,要想實現精準配肥,就要有“把脈診斷”后的配方,為此配肥站增加了兩項檢測環節,一個是測土,一個是測葉片。據配肥站的原料提供方--東莞一翔液體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克緯介紹,在種植之前,先要通過測土對土壤進行基本分析,包括pH值、鹽堿度等6項關鍵指標,這為底肥的選擇和追肥施肥方案設計提供重要依據。 測土之后,還要在不同時期對作物的葉片進行檢測,檢測葉片中的氮磷鉀含量,目的是跟蹤肥料在作物上的吸收利用情況,根據檢測結果再及時調整方案,補充相應的營養元素。不同的作物有著不同的葉片采樣標準,一般木本果樹作物從種植到收獲大約要跟進檢測3-4次,草本作物則需要跟進檢測2-3次。 檢測后就可以制定“藥方”,工作人員再根據藥方來“抓藥”。胡克緯介紹,每個配肥站都配有4個主體配方肥,可以搭配出滿足不同作物生長需求的配方產品。針對一些小散戶,可以將不同含量、不同規格的液體肥像抓藥一樣進行現場組合,農戶拿回家即可使用。過程中減少了BB肥的稱重環節,操作起來更加簡單。如果是針對一些面積較大的種植基地,就可以直接在工廠生產出配方肥。 科學:營養均衡需要全程監控 配肥站的功能性得到了一定升級,主要體現在精準配肥和減少肥料的浪費上,據此項技術的支持方——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作物營養與施肥研究室張承林教授介紹,測土與營養檢測是嚴控肥料浪費的兩個必要環節。 首先,肥料的浪費一方面是來自于施用后的揮發,尤其是在北方偏堿性的土壤上更為明顯,當堿性的二銨與堿性土壤接觸時更容易產生揮發。另一方面的浪費則是由于過量灌溉引發的肥料養分淋洗,作物根系的深度都在一定范圍內,一旦過度灌溉就會將根系周圍的養分向地下淋洗,從而造成肥料的流失浪費。 肥料浪費的第三方面主要體現在作物營養吸收的不平衡。所以土壤和植株的檢測是平衡施肥的必要前提,通過前期檢測、科學配肥、平衡用肥這三個環節,就能很好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事實上,精準配肥站解決了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配好肥,一個是施好肥。站點的業務內容并沒局限在配肥上,還延伸到了農化服務。其中也包括灌溉技術服務。“灌溉和肥料是統一的整體,配肥站的工作人員既要懂得配方肥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具備灌溉的常識。”胡克緯告訴記者。 精準配肥站是基于傳統加肥站模式升級而成,突破了舊模式中難以突破的瓶頸,不僅可以走出去,還能走得遠,更能走得穩。它不僅僅是一個肥料銷售平臺,更是農化服務的全新載體,期待這種新型的模式可以被業內了解,接受市場的考驗。 |
![]() |
![]() |
相關閱讀 |
復合肥市場復雜混亂,尿素部分價格回落 |
腐殖酸帶動未來肥料行業新發展 |
不是所有中微量元素都要螯合,這與元素種類有關!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