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連續3天以上的陰雨天氣或大霧天氣,就能造成病害大流行;連續3天降雨達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麥苗稠密,田間郁蔽,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也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赤霉病菌一般在小麥開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抽穗期次之,乳熟期病菌侵染率明顯降低,糊熟期后病菌基本不能侵入。

小麥一般在抽穗后2~7天開花,抽穗期溫度高則有時邊抽穗邊揚花,全穗開花需3~5天,全田可持續6~10天。小麥抽穗時間長短及到揚花的時間,和當時的氣溫相關,溫度越高開花速度越快。因此,小麥齊穗期至初花期(揚花株率約5%~10%)的講法并不準確,小麥齊穗期并不一定在初花期之前,尤其是抽穗期溫度高時小麥邊抽穗邊揚花,小麥初花期明顯會在齊穗期之前。一般情況下,小麥初花期應該在齊穗期之前,全田有50%的穗子抽穗時揚花株率約5%~10%。
一般來講,首次用藥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時期是初花期(不是齊穗期,不論田間有多少小麥抽穗,只要揚花株率達5%即可),適當提前施藥通常也能保證防效,過遲施藥防效則會下降不少。天氣條件有利于發病時,要用藥防治2~3次,首次施藥時間寧早勿晚,可以搶雨前或雨隙提前到抽穗初期施藥,每5~7天防治一次。按網友隨遇而安說的兩種方案施藥,如果將齊穗期改成初花期,每次都用足高效藥防治,對小麥赤霉病通常都有良好防效。按前一種方案施藥,用藥時間要卡準,如果推遲時間用藥,防效會大幅度下降;小麥抽穗期雨少甚至無雨,按這種方案施藥是比較好的。按后一種方案施藥,第一次在抽穗初期施藥,選用的藥種應具有良好的內吸傳導性;按這種方案施藥,操作上更容易掌握,即使在計劃的施藥時間遇雨,推遲幾天施藥問題也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小麥赤霉病有苗腐、稈腐、穗腐之分,我們通常講的赤霉病是指穗腐。稈腐與穗腐相比,病菌侵染早、發病早,發生重時危害比穗腐更重。近年來部分地區赤霉病稈腐發生重,這些地區應在小麥孕穗末期用藥防治稈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