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國之一,不過回顧2016年至今的標購情況,不得不說,一次又一次讓中國失望。聽聞,2017年度印度第二次標購,中國僅成交18萬噸,這一成交量相對于中國港口百萬噸以上的庫存量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從2016年開始,印度就已經不是中國的“好伙伴”了,屢次標購,中國成交寥寥,每次貨源大部分都是從伊朗以及中東地區采購,2017年的兩次標購也不例外,第一次標購全為中東貨源,第二次伊朗和中東成交了57萬噸,這對于中國出口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打擊。2016年,中國共向印度出口尿素213萬噸,相比2015年同比下滑62.2%,中國顯然不再是印度最重要的尿素來源地,中國出口也不能繼續依賴印度,自然也不會給中國國內市場帶來支撐。
從印度對于中國依賴程度的降低,完全可以折射出中國國際競爭力度的下滑。國際市場競爭國家越來越多,需求國自己能力不斷增強,中國成本較高,已經較大程度上失去了競爭力。據了解,中國尿素成本較國際其他地區尿素成本高出近20美元/噸,就印度2017年兩次的標購價格來看,第一次價格在221.5-223.5美元/噸CFR,這一價格折合中國出廠僅1300元/噸,甚至低于中國新型煤化工裝置成本,而這一價格中東地區卻能夠銷售;第二次價格在229.5-231.5美元/噸CFR,折合中國出廠價格在1400元/噸左右,這一價格中國較大部分企業仍然虧損,而伊朗地區卻能大量銷售。這足以說明,在價格戰爭方面,中國已經打輸了。有了兩次標購的近100萬噸的貨源,短期內,印度或也不會再次發布標購,況且就算是下次標購,中國恐怕也難以同其他貨源地區進行競爭,2017年,中國尿素出口仍然堪憂,國際競爭力的下滑是必然的。
中國出口已經不能在依賴印度,印度標購是否還能給予國內心態上帶來一些支撐呢?往年來看,印度標購發布,無論國內需求有多弱,多會提振國內信心,拉動價格小幅上調,但是就2017年的兩次標購情況來看,似乎跟國內市場毫無關系,從2月中旬開始一直落到4月份。首先,中國內外盤價差較大,春節過后,從離岸價格來看中國內外盤價差均達到100-150元/噸,況且,印度標購價格往往會低于當期離岸價格,國內關注度自然下降;二是,國內港口庫存一直維持在120-130萬噸的高位,即使印度標購有所成交,那也是先以消化港口低價貨源為主,而且由于中標價格太低,也不會成交太多,現貨自然不再去湊熱鬧。如果,價差一直居高不下,港口庫存難以得到徹底消化的話,印度標購甚至整個出口方面對于國內尿素市場的支撐也將降低。
就2017年印度兩次標購的成交情況和成交價格來看,對于國內市場的影響小之又小,這同時反映出了中國出口競爭力的下滑。2017年,中國出口情況恐仍不樂觀,中國尿素行業需尋找新的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