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疫病、晚疫病、疫病和綿疫病有何不同,如何識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7-28 16:26:00 |
馬鈴薯、辣椒、番茄、茄子這幾種茄科植物上經常發生早疫病、晚疫病、疫病、綿疫病。都帶“疫”,到底有何不同?在癥狀上如何識別? 首先,疫,就是來勢洶洶的意思,指急性流行的傳染病。 帶“疫”字的植物病害,也是容易迅速擴展蔓延的急性病害,往往是流行性病害,一旦流行開來,就會對作物造成巨大的損失。 以馬鈴薯為主食的愛爾蘭在19世紀40年代因為馬鈴薯晚疫病大流行造成100萬人饑餓死亡,2007年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因為番茄晚疫病流行損失63.89萬噸產量,占總產量的近30%。幾乎每年都會因為早疫病、綿疫病、疫病等病害的流行,導致全國各地的馬鈴薯、番茄、辣椒、茄子等作物有或輕或重的損失。 這些病害流行的原因看似和天氣有關,也就是和農民說的“年頭”有關,實際上也和大多數人缺少對病害流行規律的了解,疏忽預防或措施不當有關。 早疫病、晚疫病、疫病和綿疫病四種病害在發生時間上、寄主作物種類上和發生條件上有一定的差別,更重要的是病原菌在寄生能力與致病能力上的不同,在病斑擴展過程上也不一樣,造成癥狀表現上的區別。 1、病害名稱因為寄主作物而不同:盡管都是鞭毛菌侵染造成的,但番茄和馬鈴薯上有晚疫病(致病疫霉菌),茄子(致病疫霉菌)和辣椒(辣椒疫霉菌)上有疫病; 2、發生時間上不一樣:早疫病的英文名稱叫 early blight,晚疫病叫 late blight。一般的,早疫病最早發生在馬鈴薯或番茄的開花坐果期,晚疫病則在幼果到果實收獲前,綿疫病發生在大雨后突然轉晴的時候,接近地表的果實下部; 3、發生條件上的差別:早疫病的適宜發生溫度在24~29℃,相對濕度在31~96%,即溫暖且潮濕的天氣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侵染,但馬鈴薯和番茄等寄主在開花前對病菌的抵抗力強,在盛花期迅速下降,尤其是下部老葉,因此,早疫病的初始發生時期在開花結果期;晚疫病的孢子囊萌發形成游動孢子的最適濕度是達到飽和,也就是有水滴的時候,最適溫度是12~15℃,高于15℃孢子囊直接產生芽管侵入寄主,但需要的時間較長;侵入進寄主體內的菌絲在20~23℃時蔓延最快,癥狀表現也最快。生產中,白天24℃以下(在感病組織內擴展),晚上低于10℃(侵入),相對濕度大于85%,尤其在有水膜或水滴,也就是連陰雨天氣的時候,極易爆發。晚疫病的寄生能力比早疫病稍差一些,一般發生在馬鈴薯的開花末期以后; 4、寄生性和致病性上的區別造成癥狀表現上的不同:早疫病病原菌屬于半知菌或子囊菌里面的鏈格孢菌;晚疫病、疫病和綿疫病的病原菌都屬于鞭毛菌里面的疫霉菌;鏈格孢菌的寄生能力相對于其它幾種病菌來說稍強一些,致病能力稍差一點。病菌侵入進葉片后一邊釋放一種半醌衍生物質毒殺細胞和組織,一邊擴展,但因為晝夜或天氣原因造成溫度上的起伏變化,侵染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寄主體內交替性擴展,所以形成的病斑有輪紋,且病斑周圍的葉組織往往先大面積失綠黃化;晚疫病病菌等寄生能力更差,要想侵入寄主并獲取營養就必須分泌更多的毒素先殺死大量的寄主細胞,所以,晚疫病病斑形成的更快,病斑就好像是被開水燙過一樣的暗綠色,感病組織幾乎沒有抵抗反應就被殺死了; 5、因為病菌類別不同形成的病征有明顯的區別:其實,病菌侵染植物的過程也就是病菌本身的繁衍過程。病原菌引起來的病害之所以不好防控,就是因為進化地位上的緣故,越是低等的生物繁殖方式越簡單,繁殖速率越高,產生的繁殖體:孢子越多,流行起來后殺菌劑就往往難以完全予以控制。 病征,就是病原菌在感病部位上的繁殖體。 早疫病病菌屬于高等真菌,當病害發生一段時間以后,病原菌就會在病斑表面上形成的數量巨大的灰黑色分生孢子;晚疫病和疫病病原菌等屬于低等真菌,無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及其萌發的游動孢子,只要溫度尤其是濕度合適,產生孢子的速度會非常快,所以晚疫病、疫病和綿疫病等出現病斑后不久就會在其病葉背面或病健組織交界處或病斑表面出現白色的毛霉狀物。 |
相關閱讀 |
純草料栽培草菇的技術要點 |
小麥稈枯病如何應對 |
馬鈴薯瘡痂病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