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法規規范農資銷售資格,農民為啥還會憂心忡忡?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8-8 9:00:00 |
要說農民最上火的事情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說是產品滯銷、有的人說是惦記的村民。但是對于農民來說,最希望得到解決的其實是煩不勝煩的假農資,產品滯銷可以規避,但是假農資避無可避,良心農資商和好化肥農藥,都是農民用血的犧牲試驗出來的。 隨著假農資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民都呼吁上頭能想辦法治理下。 近日,農業部出臺的新規范又惹爆了農業圈。規定對農資生產和銷售進行了比較嚴密的規范,其中包括農資銷售人員資格、以及農資許可經營證必備的條件、對于生產假農資的管理辦法等等,其中最惹人關注的無非就是假農資的治理方法。 規定要求農資經銷商必須擁有可追溯電子信息掃碼識別設備并記載農藥購進儲存銷售電子臺賬。也就是說,農民購買的所有農資都可以追溯廠家。而一旦出現假農資現象,就可以通過追溯讓農民擁有尋求賠償的途徑。對于假農資生產商,嚴重的吊銷執照,十年不得再次入農資行業。 對于新規范,農民還是有點憂心忡忡,其中無非集中在兩點: 1、怎么確定假農資 很多時候,農藥化肥等農資的真假完全依靠農民對自己農作物施用以后的變化來判斷的,也就是說沒有個量化的東西,而農民主觀上的判斷,怎么作為追溯責任的依據?假農資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施用無效還是效力低,或者是對農作物有害?難不成農民還要為了確定假農藥化肥去找專門的人做化驗? 2、假農資生產商懲罰能否落實 假農資生產商被吊銷資格以后,換個公司名稱是不是依舊能繼續生產假農資,換個包裝就好了。更何況很多假農資都是沒有執照的,如何約束這些人呢? 當然,面對假農資橫行的大環境,出臺的新規定已經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約束了,至少讓農民看到了國家對假農資治理的決心。不過目前為止,這項規定還沒有在地方出臺政策,很多農資商還屬于“不合規范”狀態。 |
![]() |
![]() |
相關閱讀 |
尿素——看得到的開始,卻猜不透的結局 |
尿素雖掌握全球定價權 但后期的形勢不容樂觀 |
2015年化肥逐步上升 看好春耕提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