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出口大國地位不保,資源用完了我們該怎么辦?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7 9:04:00 |
如果說2016年是中國化肥進出口貿易經歷的大考之年,2017年更多地可以被稱為變革中的探索之年。在相關行業政策的重壓之下國內化肥生產成本不堪重負,其他資源大國增加的化肥產量很大程度上擠占了中國化肥出口的市場份額。在市場這只“手”的調控下,一方面對傳統出口企業形成倒逼,另一方面逐步改變中國化肥進出口產品的格局。 需求總體穩步增長 供應變化主導市場 根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的數據,2016年-2017年世界肥料需求穩步增長,預計將達到1.86 億噸,其中,磷肥和鉀肥需求速度將遠超氮肥。相比穩步增長的需求,化肥供應的不確定性成為主導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磷肥方面,目前全球磷肥市場呈現區域化特點,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市場將由美國主導,歐洲市場主要由北非和俄羅斯主導,印度市場主要由沙特和中國主導,非洲市場由摩洛哥OCP公司占領。氮肥方面,全球進口量前十位國家的尿素進口占全球尿素貿易量的61%,其中8個國家在2016年增加了進口量,而印度和美國的進口量有所下降。鉀肥方面,俄羅斯和加拿大依然憑借著巨大的鉀礦資源占據全球鉀肥市場供應的重要地位,而中國的鉀肥產能近幾年迅速增加,也使中國進口鉀肥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中國“出口大國”地位被顛覆 在2015年取消窗口期之后,中國出口給全球化肥市場的“時間表”似乎已經淡化。于是,伴隨著全球供需形勢的變化,中國化肥出口企業受到自身生產成本增加、國外供應商生產成本下降的雙重擠壓,不得不忍痛割愛,縮減出口市場份額,在這場國際市場競爭的戰場上承受著夾縫中生存的煎熬。 對于全球范圍內總體過剩的氮肥和磷肥產業,現在的市場無疑是低成本為王。單靠豐富的資源已經不能為企業帶來絕對的市場優勢,而低成本、低能耗的豐富資源才是王道。多年來,中國化肥企業憑借資源大國的背景在國際市場上運作的風生水起。然而,當中東可大規模開采使用數百年的磷礦產量爆發時,當美國突然發現并立刻使用大量優質頁巖氣生產氮肥時,中國的資源在國際舞臺上顯得優勢全無。 中國市場依然吸引國外化肥生產企業 在全球化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外國企業也希望“走進來”。從進口量來看,我國進口化肥產品主要為鉀肥,其次是復合肥。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全年中國累計進口各種肥料832萬噸,氯化鉀累計進口量為682萬噸,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累計進口量為113萬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進口肥料600萬噸,同比增加18%,其中鉀肥進口501.5萬噸,同比增加24.6%。 近年來,隨著全球鉀肥產能的增加,特別是我國鉀肥產量的不斷釋放,我國進口鉀肥的道路在不斷拓寬。我國鉀肥進口不再受制于國外供應商壟斷的控制,國內外供應能夠有效地保證滿足我國鉀肥消費需求。但也引起了鉀肥逐步由供不應求的市場地位轉變為供過于求的競爭局面。從產品和技術的引進來看,除了鉀肥以外,越來越多的進口水溶肥、生物刺激素、有機肥等出現在中國市場上。這些代理商更多地承載著溝通橋梁的責任,在中國市場上做出的努力大多期待長期回報。 有機遇就有出路 在全球貿易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也在逐步多元化。許多企業主動出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目前中國復合肥在國際市場上的生產、應用技術方面優勢較大,特別是新型肥料的出口,在非洲、東南亞都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亞洲作為全球重要的化肥需求市場,是全球化肥供應商銷售的主要目標市場之一。東盟各國巨大的農業產業釋放出強勁的農資市場潛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對于我國農資產業來說更是巨大機遇。 抓住機遇要保證國內生產產品的質量,這是進軍海外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同時也需要提升中國制造的“軟”實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服務輸出。盡管東盟各國農業實情不同,但是普遍不及我國的發展水平,“走出去”的企業還要增強自身的軟實力,特別是在專利和標準的制定上多下功夫。 第二,品牌樹立。“走出去”的企業要有自律的機制,目前全球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質量良莠不齊,“走出去”的企業難免“掉鏈子”“毀形象”,所以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自律。規模小的企業可以跟隨規模大的企業共同合作進軍海外市場,而小企業之間更應該聯合起來共同開拓國外的市場。 面對目前的國際市場形勢,企業面臨的挑戰確實大于機遇。但只有在機遇中求生存,才能有贏的可能。在行業處于低谷期時蓄勢,在產業發生變化時應變,才能更快地找到突破重圍的出路。 |
相關閱讀 |
“提價促農民不用化肥”是個啥主意? |
市場仍是利多乏空的局面,尿素價格又有抬頭之勢 |
尿素:國際市場止跌難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