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發生癥狀及防控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18 16:14:00 |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是一種危害葫蘆科植物的重要植物檢疫性病毒病,嚴重影響了黃瓜的品質和產量,給部分瓜農造成了損失。因此,做好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的防治,對提高其產量與質量都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的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1、發生癥狀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主要通過帶毒種子遠距離傳播或通過接觸性傳染,在田間主要通過病株汁液、嫁接、土壤中的病殘體等方式進行傳播,病毒在種子或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植株受害后,葉片出現黃斑、花葉或產生綠色突起或凹凸,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嚴重的可導致不孕;果實外部癥狀不明顯,內部果肉常出現油漬狀深色病變,中心纖維質呈深色,向果肉內部條狀聚集;種子周圍形成暗紫紅色油澤狀空洞。在不同作物上有以下具體體現。 黃瓜受害后,有黃色小斑點著生于新葉上,后逐漸變成花葉并帶有濃綠色突起,有色斑、水泡及變形情況發生,葉脈間褪色呈綠帶狀。大部分果實黃化或變白并產生墨綠色水皰狀的壞死斑。植株矮化,結果延時,導致產量受損,甚至因不孕而絕產。 2、防控措施 各地植檢機構務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綠斑駁花葉病毒病防控的重要性,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防控、早鏟除,確保發生的零星疫點被及時鏟除,已有疫情不擴散,大大降低危害程度。 2.1 落實檢疫措施 重點對作物種苗繁育基地和集中種植區開展嚴格的產地檢疫,嚴防帶毒種苗生產。督促種苗生產經營企業盡量不從發病區調入瓜類種苗,確需調運的,必須由植檢疫機構出具檢疫要求書并經檢疫后方可調入,并做好復檢工作。發生區的瓜類產品外運時,嚴禁以葉片、藤蔓作鋪墊物和填充物,必須經植物檢疫部門檢疫合格后,方可外運。要進一步加強市場檢疫檢查,嚴防帶毒種子銷售。 2.2 開展種子處理 對于干燥新鮮的種子(含水量4%以下,種子年限為2年以內)可采用熱處理,即將種子置于72 ℃條件下處理72 h,注意處理時間要嚴格控制發芽率,達標后進行浸種催芽或直接播種;也可采用藥劑浸種,目前采用0.5%~1.0%鹽酸、0.3%~0.5%次氯酸鈉和10%磷酸鈉進行種子處理,效果均較好。 2.3 強化農業防治 對發病田塊,實行輪作倒茬,種植非葫蘆科植物3年以上。在農事操作如嫁接、移栽等過程中,要用脫脂奶粉·磷酸三鈉或肥皂水對手及工具進行消毒,防止人為交叉感染。科學進行肥水管理,避免施用過量氮肥及大水漫灌,并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進行深埋或焚燒處理。 2.4 推進化學防治 使用溴甲烷、生石灰、氯化苦等對育苗地和已發病的地塊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保護地育苗棚用溴甲烷土壤消毒處理,用藥量為30~40 g/m2,棚室保持密封熏蒸48~72 h,通風2~3 d后,揭開薄膜14 d以上,無味時再播種或移栽定植;保護地在7—8月高溫強光照射時,用麥秸7.5~15.0 t/hm2,切成4~6 cm長撒于地面,再均勻撒施生石灰1.5~3.0 t/hm2,深翻、鋪膜、灌水、密封15~20 d,再播種或移栽瓜苗。定植后或發病初期噴施抗病毒藥劑進行預防和防治,應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農藥。 |
相關閱讀 |
花卉、果樹禁用的農藥 |
冷棚韭菜灰霉病如何防治 |
棉花星白燈蛾的危害癥狀、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