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芝麻產量如何提高,有哪些高產栽培技術知識?
來源:網絡    2018-1-19 15:03:00
    

    芝麻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國眾多地區均有種植。然而,近年來芝麻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單產水平一直上不去。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夠提高芝麻產量呢?芝麻高產栽培技術知識有哪些呢?以下內容將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芝麻產量如何提高,有哪些高產栽培技術知識?

    一、科學選地,精心整地

    芝麻忌重茬,連茬芝麻易感病,且長勢弱,產量低,加之夏芝麻生育期間一般雨澇偏多,因此選擇地勢高燥、質地疏松、通氣透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沒種過芝麻的砂壤土和壤土地為好。芝麻的種子很小,本身貯藏的養分不多,幼芽細嫩,頂土力弱,幼苗出土比較困難,因此芝麻發芽出苗對整地的質量要求較高。種植芝麻的地塊要求精耕細耙、耕層深厚、土壤細碎、上虛下實、地面平整、墑情良好。夏芝麻用地平整時一般不需要深耕,耕深通常以15~30 cm為宜。如果過深,不但會翻上生土,且犁垡不能耙碎、耙實、易跑底墑,對出苗不利。當前茬作物收獲后,必須趁墑犁地,隨犁隨耙隨種,以免跑墑。

    二、選用優質高產高抗品種

    夏芝麻的整個生育期都在炎熱的夏季,此時旱害和漬害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芝麻的產量和品質。因此,選擇高產、優質、生長勢和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是夏芝麻高產穩產的基礎,這些優良品種表現為植株高大、生長勢強、結蒴快而多,耐漬耐旱耐病、抗逆性強,籽粒純白、出油率高,商品性好;同時,由于夏芝麻田間生長時間較短,應選擇早、中熟品種。幾年來的試驗表明:鄂芝2號、鄂芝4號、鄂芝6號等比較適合襄陽地區種植。

    三、搶時搶墑早播

    芝麻是喜溫作物,尤其是夏芝麻季節性很強,生育期僅為90~105d左右。如果播種過晚,后期氣溫降低,會直接影響芝麻的產量。農諺常說的“小滿種芝麻,畝產一擔八;夏至種芝麻,頭頂一把花。”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夏芝麻增產的關鍵在于抓緊時間搶種,以便充分利用前期有利的溫光條件,達到苗全、苗壯、早發、高產、穩產的目的。播期試驗結果表明:在地力水平、密度相同的情況下,5月20日、5月27日、6月4日、6月 11日四期播種的芝麻,單產分別為2155.5、1860.0、1614.0、1407.0kg,播種越早,產量越高,5月 20日播種的分別比5月27日、6月4日和6月11日播種的單產高15.9%、33.6%和53.2%。因此,要獲得夏芝麻的高產,必須突出一個“早”和“搶”字,充分利用現在機收、機耕、機播的快捷優勢,趁墑、趁天晴搶收割、搶整地、搶播種,力爭6月上旬播完。

    四、配方施肥,科學追肥

    施肥水平低和偏施氮肥是影響芝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試驗表明:每hm2施專用肥(12%~8%~5%)750kg或者施N、P混配肥1200kg作底肥,能顯著提高芝麻的單株蒴果數和蒴果粒數,從而提高產量。同時,由于夏芝麻生育期短,需肥量大且集中,追肥就成為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多年的試驗表明,芝麻在初花期到盛花期需肥量較大,尤其是在現蕾開花期,對磷、鉀元素養分的需求明顯增加。為防止此時出現缺肥現象,除在初花期前追施肥料以補充營養外,還可結合噴藥(防病治蟲)進行葉面追肥。具體方法是:用0.2%的磷酸二氫鉀+尿素+硼砂溶液,于晴天下午3點鐘后進行葉面噴霧,以后每3~5 d噴1 次,連續3~5次,可顯著增加單株蒴數、蒴粒數和千粒重,增產10%以上。

    五、窄廂深溝,合理密植

    芝麻對土壤水分管理要求比較嚴格,受漬易感病減產。采取窄廂深溝,“三溝”通暢,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瀝,雨停地干,能防漬防病保株,提高單產。試驗表明,采用窄廂(廂面2m)比寬廂(廂面4m)病株率降低10.5個百分點,單株蒴果多18個,單產每hm2增產468kg。夏芝麻由于生長發育快,生育期短,高產適宜的密度是單稈型品種為1.1~1.5萬株/畝;分枝型品種為0.8~1.0 萬株/畝為宜,合理的密度能協調群體與個體的關系,提高光能利用率,確保每hm2單產達到1800kg以上,太密太稀均難以獲得高產。

    六、加強田間管理

    芝麻出苗后3~5 d,長出第2對真葉時開始間苗,要求去弱苗留強苗;在3~4對真葉時進行移苗補苗定苗,補苗應在雨后或陰天傍晚進行,移植后澆水定根。為了預防間苗定苗過程中發生病蟲害和機械損傷,一般分3次間苗和定苗為宜,即是一疏二間三定苗。基本原則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壯苗”。做到留勻、留稠,不留雙株苗。夏芝麻生長在高溫多雨季節,地面遇雨或灌水后易板結和滋生雜草,應結合間苗定苗,進行2~3次中耕除草,對促進芝麻健壯生長和高產有顯著效果。中耕除草應做到:下雨前不鋤,以免鋤后遇雨受漬;地過干過濕不鋤,以免傷根;有草必鋤;雨后必鋤。也可用除草劑防除雜草,于播種后出苗前2~3d,用72%都爾乳油1.5~3.0L/hm2,兌水750L進行地表均勻噴霧,可有效防除多種雜草。

芝麻產量如何提高,有哪些高產栽培技術知識?

    七、合理用水,科學管水

    芝麻在整個生育期內對水分的需求反應非常敏感,既不能長時間干旱又不能長時間漬水。芝麻苗期的需水量較小,如果播種時墑情好,能滿足苗期對水分的要求,就不必再澆水。但是進入開花結蒴期后對水分的要求十分嚴格,此時既怕漬水,又怕干旱,因此要做到遇旱及時澆水,遇澇及時排水。同時要做到雨前不中耕,雨后不漬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在現蕾以后,如遇干旱,產量會明顯降低。到封頂期需水量逐漸減少,如果在開花結蒴期的濕度保持較好,那么這時一般不需要進行澆灌。

    八、化控及病蟲害綜合防治

    化控可降腿高、促苗壯、防旺長、增產量。可從芝麻5對真葉起,用縮節胺225~300mL/hm2噴灑,以后每長出2對真葉噴1次,全生育期噴4~5 次,效果良好。芝麻常見的病害有莖點枯病、青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疫病等。綜合防治方法是: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合理輪作,切忌連茬;③清溝排水,防止漬害;④抓好3個時期藥物防治,播種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g拌種子500g;出苗后現蕾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抗枯靈500~600倍液噴霧;盛花期每畝用40%多菌靈膠懸劑100~150g兌水噴霧,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芝麻天蛾、蟋蟀等。綜合防治方法:①采取提早播種、鏟除雜草、消滅蟲源等農業措施;②黑光燈誘殺成蟲等物理防治;③使用晶體敵百蟲、吡蟲啉、菊脂類等藥劑進行化學防治。

    九、適時打頂,促早熟攻粒重

    芝麻生長后期及時打頂,可改善后期營養狀況,減少養分無效消耗,消除頂端優勢,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延長根、莖、葉、蒴的功能期,使植株體內有機養分集中向蕾、花、蒴果、籽粒轉移,提高產量和品質,減少黃梢、秕粒,但嚴禁打葉。打頂時間一般在盛花后7~10d左右,或成熟前25~30d,主要方法是去掉主莖和分枝莖頂端1~2cm生長點即可。打頂后立即噴施800倍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1次,以增加芝麻后期抗病能力和光和效率,同時可延緩葉片衰老,提高千粒重,實現增產增收。

    十、適當晚收,保豐產豐收

    收獲過早是影響芝麻產量的一個重要人為因素,應予以高度重視。據試驗,盡管葉片脫落乃至收獲,籽粒的灌漿仍在進行,適當晚收,可以增產量提品質,晚收1 d,可增收芝麻1.5kg左右。一般在終花期后20d左右便可成熟,其特征是莖葉及果實變為黃色,并大量落葉,還有少量出現裂果,這時便可收獲。收割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照射,減少下部裂蒴掉籽或病死株裂蒴造成損失。收割后捆成小捆,以20 cm直徑的小束(約30株)為宜,于田間或場院內,每3~4束支架成棚架,各架互相套架成長條排列,以利曝曬和通風干燥,防止籽粒霉變。當曬至50%裂果時,用木棍逐捆磕拍脫粒。經過2~3次脫粒以后,再將芝麻稈堆漚2~4 d,使果內假隔膜分離、干燥,種子易于脫落,確保顆粒歸倉,并及時曬干、揚凈、入庫,以提高籽粒的商品品質。

相關閱讀
甘蔗缺氮主要有哪些癥狀表現?農戶們該如何應對?
秋冬茬大棚白蘿卜栽培技術總結
怎樣可以避免畸形蒜的產生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