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桃紅頸天牛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1-30 17:05:00 |
桃紅頸天牛屬于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桃、杏、李、梅、櫻桃、核桃、花椒等,造成果品產量下降,樹勢衰弱,甚至死亡。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桃紅頸天牛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形態特征 成蟲:有兩種色型:一種是身體黑色發亮和前胸棕紅色的“紅頸型”,另一種是全體黑色發亮的“黑頸”型,在河北衡水主要為“紅頸型”。頭黑色,腹面有許多橫皺,頭頂部兩眼間有深凹。觸角藍紫色,基部兩側各有一葉狀突起。前胸兩側各有刺突一個,背面有4個瘤突。鞘翅表面光滑,基部較前胸為寬,后端較狹。雄蟲身體比雌蟲小,前胸腹面密布刻點,觸角超過蟲體5節;雌蟲前胸腹面有許多橫皺,觸角超過蟲體兩節。 卵:卵圓形,乳白色,長約5~6毫米。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40~50毫米,乳白色,前胸較寬廣。身體前半部各節略呈扁長方形,后半部稍呈圓筒形,體兩側密生黃棕色細毛。前胸背板前半部橫列4個黃褐色斑塊,背面的兩個各呈橫長方形,前緣中央有凹缺,后半部背面色淡,有縱皺紋,位于兩側的黃褐色斑塊略呈三角形,胴部各節的背面和腹面都稍微隆起,并有橫皺紋。 蛹:體長36毫米左右,初為乳白色,后漸變為黃褐色,前胸兩側各有一刺突。 2、發生規律 在河北衡水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寄主枝干內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成蟲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蟲在蛀道內停留幾天,再外出活動。成蟲多中午在枝條上棲息與交尾,卵產于枝干上皮縫隙中,卵期8天左右。幼蟲孵化后蛀入韌皮部,當年不斷蛀食一直到秋后并越冬。幼蟲由上而下蛀食,在樹干中蛀成彎曲無規則的孔道。幼蟲一生鉆蛀隧道全長約50~60厘米。在樹干的蛀孔外及地面上常大量堆積有排出的紅褐色糞屑。受害嚴重的樹干中空,樹勢衰弱,以致枯死。翌年驚蟄后活動危害,直至木質部,逐漸形成不規則的迂回蛀道。老齡幼蟲于4~6月化蛹,蛹期20天左右。蛹室在蛀道的末端,老熟幼蟲越冬前就做好了通向外界的羽化孔,未羽化外出前,孔外樹皮仍保持完好。 3、危害癥狀 主要危害木質部,卵多產于樹勢衰弱枝干樹皮縫隙中,幼蟲孵出后向下蛀食韌皮部。次年春天幼蟲恢復活動后,繼續向下由皮層逐漸蛀食至木質部表層,初期形成短淺的橢圓形蛀道,中部凹陷。6月份以后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質部,蛀道不規則。卵產于主干表皮裂縫內,無刻槽。被害主干及主枝蛀道扁寬,且不規則,蛀道內充塞木屑和蟲糞,危害重時,主干基部傷痕累累,并堆積大量紅褐色蟲糞和蛀屑。李樹一般可活30年左右,但遭受桃紅頸天牛危害的李樹壽命縮短到10年左右,因天牛幼蟲蛀食樹干,削弱樹勢,嚴重時可致整株枯死。 4、防治方法 4.1 捕捉成蟲 桃紅頸天牛蛹羽化后,在6~8月成蟲活動期間,可利用從中午到下午3時前成蟲有靜息枝條的習性,組織人員在果園捕捉,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4.2 涂白樹干 4~5月在成蟲羽化之前,可在樹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劑。將樹皮裂縫、空隙涂實,防止成蟲產卵。利用桃紅頸天牛懼怕白色的習性,在成蟲發生前對李樹主干與主枝進行涂白,使成蟲不敢停留在主干與主枝上產卵。涂白劑可用生石灰、硫磺、水按10:1:40的比例進行配制。 4.3 刺殺幼蟲 9月份前孵化出的桃紅頸天牛幼蟲在樹皮下蛀食,這時可在主干與主枝上尋找細小的紅褐色蟲糞,一旦發現蟲糞,即用鋒利的小刀劃開樹皮將幼蟲殺死。也可在翌年春季檢查枝干,一旦發現枝干有紅褐色鋸末狀蟲糞,用鋒利的小刀將在木質部中的幼蟲挖出殺死。 4.4 糖醋液誘殺 在成蟲發生期糖:醋:酒:水按1:1.5:0.5:16比例混合誘殺成蟲。 4.5 性誘劑誘殺 在每年6~8月成蟲羽化盛期利用天牛性誘芯誘殺,性誘劑每隔5~7天更換1次。 4.6 藥劑防治 根據害蟲的不同生育時期,采取不同的方法。 (1)6~8月成蟲發生盛期和幼蟲剛剛孵化期,在樹體上噴灑50%殺螟松乳油800倍液或10%11比蟲啉1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次。 (2)蟲孔施藥。大齡幼蟲蛀入木質部,噴藥對其已無作用,可采取蟲孔施藥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樹干上的排糞孔,用一次性醫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50%敵敵畏8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然后用泥封嚴蟲孔口,或用殺滅天牛幼蟲的專用磷化鋁毒簽插入蟲孔。 |
![]() |
![]() |
相關閱讀 |
夏季種植草菇需知事項 |
滅鼠劑的中毒癥狀及治療介紹 |
柑橘干疤病有哪些癥狀?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