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茄綿疫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因素和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3-2 17:19:00 |
綿疫病又稱疫病,是秋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夏季高溫多雨,常造成莖桿枯死,果實腐爛,一般損失20%~30%,高者可達50%,甚至全田毀滅。因此,了解秋茄綿疫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因素和防治措施,對提高秋茄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1、癥狀 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被害,莖基產生水浸狀縊縮,引起猝倒,潮濕時病部長有白色菌絲。成株期發病,莖枝、葉、花、果均可受害。莖基、莖部發病,初呈水浸狀,暗褐色,后為褐色,稍凹陷,嫩枝及主枝的分杈處受害,初為水浸狀暗綠色,后變為黃褐色或紫褐色,皮層軟化、縊縮。莖枝發病多繞莖發展,造成整株死亡或病部以上枝葉凋萎,高濕時有稀疏白霉;果實發病常從下部果實開始,初為水漬狀黃褐色或褐色圓斑,邊緣不明顯,后擴展至整個果面,病部稍凹陷,高濕時長出茂密的白色絮狀菌絲,果實變軟腐爛,易脫落或干縮成黑褐色僵果留在枝上;花蕾受害,花柄及花萼水浸狀黑褐色,潮濕時長有少量絮狀白霉,常引起枝條發病;葉片發病,為不規則或近圓形水浸狀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輪紋,濕度大時有少量白霉,邊緣不明顯,干燥時病界明顯,病部易干枯。有時嫩稍葉片呈燙傷狀,后變褐干枯脫落,頂芽枯死。 2、病原 秋茄綿疫病是由茄子綿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侵染引起,也可由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兩者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3、傳播途徑 病菌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的病殘體中,越冬后,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傳到莖基部或近地面果實上,引起發病,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又隨風雨、流水和水滴傳播,再度侵染。 4、影響因素 影響該病發生的因素較多,主要有溫濕度、病殘體數量、栽培管理、品種抗性等。 5、防治措施 防治秋茄綿疫病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綜合方針,采取農業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5.1農業措施 5.1.1選用抗病品種。圓茄較抗病,如西安白花青茄、荷澤大青茄等。 5.1.2選地。選擇3年以上未種植過茄果類蔬菜、排灌方便、土質疏松、地勢平坦不積水的地塊,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深耕土地,采用高壟或半高壟種植。 5.1.3適期定植。盡量使緩苗期避開陰雨季節,最好在雨季到來之前,茄子莖桿已形成堅韌的木質部,這樣能抵御病菌入侵,一般選擇4月初播種,5月底、6月初定植,苗齡50d左右,5~6片真葉,莖粗0.6cm。 5.1.4合理密植。控制田間群體結構和合理密植有利于田間通風,降低濕度。由于秋茄植株高大,株型松散,一般密度較小,栽9 000株/hm2左右。 5.1.5加強管理。雨后及時排水,中耕松土;及時插架綁枝,防止莖枝下垂折斷,植株倒伏;平地種植莖桿柔嫩時,盡量不封根培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及時去掉門茄以下的無用側枝,改善植株通風條件,植株封行后,可將下部的老葉打掉,以利空氣流通;及時摘除病葉和病果,并帶出田間。 5.2藥劑防治 茄子從育苗起,就要勤觀察,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把病害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內。藥劑防治以早噴、雨后補噴、高溫條件多噴為原則,用足藥液量,噴霧要均勻周到,防治的重點是雨前和發病初期。 綿疫病常發區全程藥劑防治方法:育苗時做好種子和苗床土消毒工作,定植前用普力克600倍液噴灑苗床,噴藥液2~3kg/m2;定植時用甲霜銅7.5 kg/hm2加細土450kg施入定植穴,或用甲霜靈錳鋅400倍液澆坐窩水,每穴200mL;緩苗后用80%代森鋅、75%百菌清500倍液噴淋莖基和莖葉進行保護,7~10d噴1次;多雨季節,尤其是莖桿柔嫩的田塊,田間觀察時,應特別注意莖基部,因為此處貼近地面,發病不易被發現,往往貽誤防治時機,造成較大損失。可地面噴灑200倍硫酸銅溶液,封殺病菌,注意避免噴到葉面上,用普力克100倍液和安克錳鋅100倍液涂莖,并浸淋莖基部;使用坐果靈等保花保果劑噴花時,可加入0.1%普力克水劑;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后,要堅持“有一點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塊”的原則,及時施藥封鎖發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可交替使用殺毒礬、乙磷鋁錳鋅、瑞毒錳鋅、安克錳鋅、普力克、克露、甲霜銅等藥劑,對地面、莖基部和枝葉噴霧,每5~7d噴1次,直至控制病害。也可用上述藥劑100倍液在發病的枝干、果柄等處集中涂抹。藥劑防治時,可加入增效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
相關閱讀 |
香椿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
溫室黃瓜種植技術,溫室黃瓜病害防治方法 |
蔬菜防寒的技術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