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馬鈴薯凍害的發生、危害及預防措施
來源:網絡    2018-3-22 14:47:00
    

    馬鈴薯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在我國眾多地區均有種植。然而,在種植過程中常常會因遭受嚴重凍害而造成的減產損失,嚴重阻礙了馬鈴薯種植產業的發展。本文詳細介紹了馬鈴薯凍害的發生、危害及預防措施,供大家參考。

馬鈴薯凍害的發生、危害及預防措施

    1、馬鈴薯對溫度的基本要求

    馬鈴薯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反應不同。

    1.1萌芽階段

    在溫度不低于4 ℃時,已通過休眠的塊莖就能萌發,但幼芽不能伸長;在5~7 ℃時,幼芽開始萌發伸長,但非常緩慢,如長期處于此溫度下,幼芽就會形成極短的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小薯,或直接從塊莖芽眼處長出仔薯(夢生薯);當溫度上升到10~12 ℃時,幼芽生長健壯、迅速;在溫度18 ℃左右時,最適于幼芽生長;超過36 ℃,幼芽不易萌發,且常常造成大量腐爛。

    1.2莖葉生長

    最適莖葉生長的溫度為17~21 ℃。當溫度低于7 ℃或高于42 ℃時,莖葉停止生長;當日平均氣溫為25~27 ℃時,莖葉生長將受到一定影響。

    1.3塊莖形成和發育

    馬鈴薯在7~21 ℃都能形成塊莖,而最適溫度是17~19 ℃,超過21 ℃塊莖形成受抑制;當溫度低于-2 ℃或高于29 ℃時,塊莖停止生長,并會引起匍匐莖長出地面轉變成莖葉生長。低溫可以提早塊莖的形成,高溫容易引起塊莖發生二次生長,形成小薯。

    1.4開花結實

    開花最適溫度為15~17 ℃,低于5 ℃或高于38 ℃不開花。花在-0.5 ℃時受凍害,在-1 ℃時致死。夜溫在16 ℃以上開花良好,12 ℃以下形成花芽但不開花。

    2、低溫凍害對馬鈴薯生長發育的影響

    馬鈴薯塊莖在田間和貯藏期都會遭受冷害和凍害[3]。受凍塊莖解凍后,其組織逐漸由白色(或其本底色)變成桃紅色,直至變為灰色、褐色或黑色。凍傷組織迅速變軟、腐爛。當水分蒸發后,成為石灰狀殘渣。韌皮部比周圍薄壁細胞對低溫更敏感,受冷害的塊莖橫切面出現網狀壞死,網狀壞死可布滿整個塊莖,也可能只分布于受害一側。隨著冷害加重,維管束環周圍出現黑褐色斑點。通常臍端附近更嚴重。

    馬鈴薯在播種后、出苗前,一般受冷害的影響不大,塊莖在氣溫回暖后會繼續萌發,但表現為出苗延遲[4];出苗后,-0.8 ℃時幼苗受冷害,氣溫降到-2 ℃時幼苗受凍害,表現為葉片迅速萎蔫、塌陷,當氣溫變暖時,受害部位變成水浸狀,死亡后變成褐色。在氣溫回升后會從莖的腋芽部分重新發出莖葉繼續生長;-3 ℃時莖葉全部凍死,但只要種薯薯塊未被凍死,氣溫回升后,塊莖會由芽眼處重新萌芽。因此,低溫凍害對馬鈴薯產量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不會造成絕收。此外,不同品種的抗寒性不同,對溫度的反應也有差異,受凍害后恢復生長的程度也不同。

    3、凍害的預防措施

    3.1選用抗低溫品種,合理調整播期

    針對安徽省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和生產實際情況,建議在生產上選用抗低溫品種,并進行多年播期試驗以尋找合理的播期,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理調整播期,盡量避免凍害的影響。

    3.2采取預防措施增強作物的抗寒能力

    3.2.1排水。做好田間排水渠道,保證溝溝暢通,以便及時排干田間漬水,降低地面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減輕凍害和漬害對作物的雙重影響。

    3.2.2覆蓋。可采取稻草、秸稈、地膜等進行覆蓋提高地溫。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搭小拱棚。但在氣溫回升后,要及時揭除覆蓋物或小拱棚,以防止溫度過高燒苗或引起病害的發生。

    3.2.3培土。結合中耕除草,及時進行田間培土。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結合培土追施火土肥、草木灰等熱性農家肥,提高防寒防凍能力。

    3.2.4熏煙。如遇寒流,可于夜晚在田間走道上用秸稈、稻草、雜草、木屑等熏煙,設點60~75個/hm2。

馬鈴薯凍害的發生、危害及預防措施

    4、凍害后的減災措施

    4.1凍害類型

    4.1.1貯藏期凍害。因傳統習慣及近年來的氣候變暖,民眾貯藏馬鈴薯的方法不合理,在低溫突然來臨且持續時間長的持續情況下,塊莖在貯藏期間即受到凍害。

    4.1.2冬作馬鈴薯。主要是黔南、黔東南、黔西南的部分中低海拔地區的冬作馬鈴薯(前一年10―12月播種,次年3―5月收獲),由于該季馬鈴薯能填補每年3―5月馬鈴薯鮮薯市場空白,市場經濟效益較好。為了不影響后茬的播種,多采用中早熟品種,而這類品種的抗凍性均較差。因上市時間越早,市場價格越高,加上近年來冬季氣溫偏高,農戶的防凍意識較低,盲目提前播期以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

    受影響最大的是播期較早,即10月底至11月播種,正處于旺盛生長期、塊莖開始形成或膨大的馬鈴薯,此時遭受凍害,受凍較輕的地上部分局部死亡,受凍較重的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導致地下部分生長受阻,而地上部分要恢復生長所需時間長,且由于消耗養分較多,重新發出的莖葉會較弱,造成后期產量低[6]。而播種稍晚的受影響較小,剛出苗的部分遭受低溫凍害后,即使地上部分被凍死,在氣溫回升后也能較快地重新出芽,恢復生長,對后期產量的形成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未出苗的部分,只要種薯塊莖未被凍壞腐爛,在氣溫回升后就會很快出苗。

    4.1.3春作早播馬鈴薯。主要是遵義等地,老百姓將一般于2、3月播種的春作馬鈴薯提前到1月播種,此時大多數尚未出苗,但在土內已萌芽。由于播種較淺(7 cm左右),而低溫又較強,芽或塊莖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4.2減災措施

    在遭受凍害后,馬鈴薯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凍害解除后,應盡快進行田間調查,了解凍害的發生程度,采取相應的減災補救措施,將凍害引起的損失降到最低。

    4.2.1切忌用塊莖受凍的馬鈴薯作為種薯。貯藏期受凍害的馬鈴薯芽的萌發能力較弱,且在氣溫回升后易發生軟腐。因此,切忌用塊莖受凍的馬鈴薯作為種薯。

    4.2.2播種后的馬鈴薯應采取的措施。①開溝。對地勢較低的田塊,在凍害解除后應盡快開挖排水溝,以降低水位,排除漬水,避免薯塊因積水腐爛,同時盡快提高土溫,促進植株恢復生長。②中耕培土。受低溫凍害后,土壤較板結,且濕度較大,馬鈴薯根系的活力會降低。此時進行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生長發育。③查缺補窩。對未出苗的地塊,檢查地下種薯受凍情況,發現種薯受凍腐爛的部分,重新催芽補栽,避免缺窩影響產量。④施肥。應在凍害解除、植株恢復緩慢生長以后進行施肥,切忌在凍害后立即施肥。施肥方法:對輕度受凍的田塊,可噴施葉面肥,如0.2%~0.5%磷酸二氫鉀900~1 200 kg/hm2,增強植株抗性,促進生長恢復。對出苗后中度或嚴重受凍及尚未出苗的田塊,追施沼液、糞水等速效性全肥,或追施尿素150 kg/hm2,促進植株恢復、塊莖萌發。⑤防病。受低溫凍害后,馬鈴薯田間易發生黃萎病(主要是已出苗部分)和立枯病(主要是播種、已萌芽但未出苗部分)2種土傳性病害。因此,除對晚疫病、青枯病等進行常規的防治外,應積極采取藥劑防治。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廣枯靈600~800倍液灌根預防黃萎病、立枯病;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對水900~1 200 kg/hm2或農用鏈霉素(200萬單位)2 000倍液噴霧,預防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發生;用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甲霜靈(瑞毒霉)400~500倍液預防晚疫病。⑥注意再防低溫霜凍。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有霜凍天氣出現,有條件的地方在霜前用地膜等覆蓋物覆蓋,霜后撤膜,一般用地膜150 kg/hm2;條件不允許的地方要增加熏煙密度,一般設熏煙點60~75個/hm2。

相關閱讀
人工防治果園蚱蟬
桔梗主要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方法總結
石榴焦腐病的癥狀表現、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