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辣椒煙青蟲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癥狀特點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3-27 14:22:00 |
煙青蟲是辣椒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害蟲,嚴重影響了辣椒的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辣椒煙青蟲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癥狀特點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煙青蟲的生活習性與發生規律 煙青蟲是煙夜蛾的幼蟲,它在形態和習性上與棉鈴蟲很相似。煙青蟲在淮北地區1年發生4~6代,以蛹在菜地的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蟲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幼蟲白天怕光潛伏,夜間活動危害,有假死性和自殘性,于10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越冬。9月中下旬大棚秋延辣椒坐果盛期,時值煙青蟲第3代幼蟲為害期。煙青蟲成蟲白天多在辣椒或雜草叢中棲息,晚上和陰天活動,有趨光性,對楊樹、柳樹的枯萎枝葉和糧醋液有正趨性,成蟲產卵前必須吸取花蜜補充營養,喜食絲瓜、南瓜的花蜜。成蟲產卵多集中在夜晚9時至次日1時,以夜晚11時最盛行。前期成蟲的卵多產在寄主植物中、上部葉片的正、反面葉脈處,后期多產在辣椒的果實、萼片或花瓣上。一般情況下,卵多散于辣椒嫩葉正面、花蕾、果柄和枝條上,卵初產時為乳白色,后漸變黃,當卵頂部出現黑突時標志卵即將孵化,大部分卵在晚上7~8時和上午6~9時孵化。煙青蟲卵的孵化和幼蟲發育需要足夠的濕度,一般相對濕度在70%~90%時較有利。成蟲在補充營養階段,若有較多開花植物,特別是絲瓜和南瓜,可供取食花蜜,則產卵量明顯增加,危害加重。 2、煙青蟲的危害特點及癥狀 煙青蟲主要為害辣椒和煙草,喜食辣椒果實,也為害花、蕾、芽、葉和嫩莖。初孵幼蟲能日夜活動危害,3齡后食量增大,能轉株、轉果為害。為害辣椒時,煙青蟲全身蛀入果內,果實外可見孔沿,整個幼蟲鉆蛀果實內,啃食并排泄大量糞便,果表僅留1個蛀孔,果肉和胎座被取食,殘留果皮,果內積滿蟲糞和蛻皮,使果實不能食用。 3、綜合防治技術 3.1耕作滅蛹 在查清成蟲主要越冬基地的情況下,冬耕及春耕均可以消滅大量越冬蛹,壓低越冬蟲源基數。田間化蛹期,結合田間管理可進行鋤地滅蛹或培土悶蛹。秋耕翻地,也可消滅部分越冬蛹,且能阻止成蟲羽化出土,使其窒息。 3.2栽培防治 可在辣椒棚與棚之間種植1行煙草或玉米,誘使煙青蟲在煙草或玉米上集中產卵,便于消滅。及時整枝打杈,把嫩葉、嫩枝上的卵及幼蟲一起帶出菜園燒毀或深埋,及時摘除蟲果,消滅卵粒和幼蟲。采用平衡施肥技術,增施磷鉀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噴施葉面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造成徒長,增強辣椒抗病能力,也可有效減輕蟲害的發生。 3.3誘殺成蟲 一是利用成蟲趨黑光燈特性,有條件的地方于成蟲盛發期,在田間安裝黑光燈誘殺成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在煙青蟲發蛾高峰期,可用楊樹、柳樹、洋槐樹、意楊樹等樹枝把誘蛾。把楊樹或柳樹枝條先剪成0.67m長,每5~10根捆成1把,基部一端綁一木棍,插入棚內。通常插上150把/hm2,每4~5d換1次,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時,用塑料袋套住樹枝把,抖出成蟲集中殺滅。三是在煙青蟲成蟲發生期間,用煙青蟲性誘劑誘殺雄蛾,可降低雌蛾產卵量。 3.4生物防治 防治3齡前幼蟲可用Bt乳劑(含活孢子100億個/g)250~300倍液,施用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制劑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釋放赤眼蜂等天敵,或釋放、助遷草螟、瓢蟲等,也可有效抑制田間煙青蟲的數量。 3.5藥劑防治 防治煙青蟲必須將幼蟲消滅在蛀果前,一旦幼蟲蛀入果實,藥劑防治的效果很差。因此,確定最佳防治適期顯得尤其重要。在卵孵化盛期至2齡幼蟲期噴藥防治,可將幼蟲消滅在蛀果之前。當成蟲量開始突然增加時,表明進入發蛾盛期,經過3~5d即為田間產卵盛期,再過3~4d即為幼蟲孵化盛期。可選用藥劑有:90%敵百蟲結晶800~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25%天王星(聯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0.8%甲胺基阿維菌素乳油(方除)2 000倍液、10%蟲螨腈懸浮劑(除盡)2 000倍液、5%虱螨脲乳油(美除)1 000倍液、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美滿)1 000倍液、2.5%多殺霉素懸浮劑(菜喜)1 500倍液、2%阿維蘇發可施性粉劑(菜發)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樂斯本)1 0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天王星)2 500倍液、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2 000倍液、5%氟蟲腈懸浮劑(銳勁特)2 000倍液等。以上藥劑任選1種交替使用。 |
![]() |
![]() |
相關閱讀 |
花生蠐螬的農藥防治方法 |
夏季蔬菜瓜果怎樣防早衰 |
辣椒炭疽病常見治理方法大雜匯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