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豇豆紅斑病的發病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來源:網絡    2018-4-13 16:41:00
    

    豇豆紅斑病,又稱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葉斑病、葉斑病,是豇豆上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為害夏播豇豆。以下內容詳細介紹了豇豆紅斑病的發病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豇豆紅斑病的發病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1、發病癥狀

    ①葉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葉上先發病,逐漸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較小,呈紫色至紫紅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發展后受葉脈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大小不等,直徑3~18毫米,紫?t色至紫褐色,邊緣為灰褐色,隱見輪紋(區別于煤霉病),病、健界限較明顯(區別于煤霉病),后期中部變為暗灰色,葉背面密生灰黑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融合,或破碎穿孔,葉片枯萎,導致大量落葉,嚴重影響豆莢產量和持續結莢能力。

    ②莖蔓染病。病斑紫紅色,多角形或不規則形。

    ③豆莢染病。出現較大紅褐色病斑,病斑中心黑褐色,后期密生灰黑色霉層。

    2、病原

    病原稱變灰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多生于葉背,有子座,子座多細胞,灰至黑色;分生孢子梗直立,密集,褐色,每束7~28根,每根具7~8個隔膜,偶具膝狀分枝,大小為158~306.9微米×4.95~6.93微米,端平,孢痕大且清晰;分生孢子針狀,直或稍彎,近無色,頂端漸細而略尖銳,基部則較寬而鈍圓,但臍痕明顯,具隔膜7~12個,大小為62.5~220微米×2.5~4.5微米。

    3、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

    病原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種子或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生長季節為害葉片,經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原菌大量積累,遇適宜條件即流行。在田間可通過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

    高溫高濕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流行,以秋季多雨連作地或反季節栽培地發病重。

豇豆紅斑病的發病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4、綜合防治

    ①種子處理。播前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消毒。

    ②農業防治。收獲后清潔田園,進行深耕,有條件的實行輪作。

    ③化學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中的一種噴霧防治: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4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1∶0.5∶200倍波爾多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28%百?霉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也可選用以下復配劑之一噴霧防治:25%咪鮮胺乳油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800倍液,80%福美雙?福美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嘧啶核苷類抗生素水劑300~500倍液等,視病情間隔7~10天噴1次。

相關閱讀
南瓜立枯病的發病特點
果桑菌核病的癥狀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措施?
春季怎樣給蘋果育苗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