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蓮藕病害種類、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6-7 15:17:00 |
蓮藕是一種重要的水生蔬菜產品,不僅在河灘洼地栽培規模有所增加,而且大田種植、池藕開發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本文為大家介紹了蓮藕主要病害種類、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蓮藕主要病害種類及發生規律 1.1 蓮藕腐敗病 又名黑根病、藕瘟、枯萎病、腐爛病。主要侵害蓮藕地下莖部,地上部葉片和葉柄也有癥狀。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為發病盛期,7月下旬后病情減輕。8月中旬開始,發病植株可長出新的浮葉和立葉。病株早期葉色較淡,葉緣干枯變褐,似失水狀,向下卷曲,最后整片葉干枯變褐、死亡。癥狀從第一片立葉起逐漸向新葉蔓延。地下莖表面早期無明顯癥狀,僅中心維管束色澤變淡褐色,以后變色部分逐漸擴展蔓延,并可由種藕延及當年新生的地下莖。嚴重時,病莖被害部呈褐色至紫褐色不規則斑,腐敗不堪食用。發病嚴重時,全田一片枯黃,似火燒狀,產量降低,蓮藕品質下降。該病可由多種病原真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尖綠孢菌蓮專化型,其次還有串珠鐮孢菌腐皮鐮孢菌、半裸鐮孢菌和接骨木鐮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在種藕內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帶病的種藕和病土成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帶菌種藕,長出的幼苗就成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又成為田間病害的再次侵染源,其產生的病菌進行多次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 1.2 蓮藕尾孢紫褐斑病 主要侵害蓮藕立葉。葉斑正面呈紫褐色,背面色稍淡,病斑周緣有的呈明顯或不明顯的角狀突起,以致病斑呈不規則形,斑面具有明顯或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斑面出現隱約可見的暗灰色至暗色薄霉層病征(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密布并連合成大小不等的淺褐色斑塊,終致葉片變褐干枯。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睡蓮假尾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梗隨病殘體遺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以分生孢子梗上外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依靠風雨傳播,從傷口、孔口或直接侵入致病。雨水頻繁的年份或季節有利于發病,偏施氮肥的植株易發病。 1.3 蓮藕葉點霉斑枯病 主要侵害離水面的立葉。葉面病斑多發生在葉脈間,圓形、橢圓形至不定形,褐色、灰褐色至灰白色,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明晰或不明晰,斑面密生針頭大的小黑粒病征(病菌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斑常破裂或脫落成葉片穿孔,嚴重的僅殘留主脈,病葉如破傘狀。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喜濕葉點霉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遺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以分孢器內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依靠風雨傳播侵染致病。多發生于植株生長中后期,老熟葉片易受害。高溫多雨有利于發病。 1.4 蓮藕葉片盤單毛孢斑枯病 危害蓮藕立葉。葉斑初為褐色小點,直徑2~3mm,后擴大為不規則褐斑,邊緣紫褐色,并連合為大小不等的褐色斑塊,有的病部破裂或脫落成葉片穿孔。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殼二孢屬。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器隨病殘體遺落在藕塘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冬。以分孢器內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助風雨傳播侵染致病。高溫多雨有利于發病。 1.5 蓮藕小菌核葉腐病 主要侵染浮貼水面的葉片。葉片病斑近圓形至不定形,黑褐色至黑色,壞死部分易脫落成葉片穿孔,被害浮葉外觀呈破爛狀。后期斑面上或穿孔斑的邊緣,可見蛛絲狀菌絲以及由菌絲糾結而成的白色絨球狀菌絲團(幼嫩菌核)和茶褐色菜子狀菌核(老熟菌核)。菌絲、菌核皆為該病病征。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喜水小菌核菌。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藕塘中越冬。菌核借助灌溉水傳播,飄浮在水中,接觸蓮藕浮葉后萌發侵入致病。發病后病部產生的菌絲菌核又不斷進行再侵染而使病害蔓延。該病在氣溫較高的季節多發生。 1.6 蓮藕炭疽病 該病自蓮藕第2~3片浮葉即開始零星發生,隨氣溫逐漸升高和植株生長,則迅速發生、擴大和蔓延。初在葉片上形成圓形至不規則形的病斑,并略凹陷,紅褐色,具輪紋與黑斑病初期癥狀較相近;后期在原發病部位上產生很多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使感病部位失綠,進而失去光合作用能力。發病嚴重時,病斑密布葉片,局部或全部枯死。隨病情發展,擴展到莖上,其病斑多近橢圓形,呈暗褐色,后期亦生許多小黑點,并可使發病部位以上器官死亡或全株枯死。發病嚴重田塊后期則無健康葉片。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盤隨病殘體遺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也可在田間病株上越冬(南方地區,尤其是在海南、廣東和廣西,蓮藕可延至翌春陸續采挖收獲)。病菌分孢盤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風雨傳播,進行初侵與再侵。雨水頻繁的年份和季節有利于發病,氮肥偏施過施,植株體內游離氨態氮過多,抗病力降低而易感病。 1.7 蓮藕病毒病 該病在蓮藕全生育期皆可發生。病株比健株矮,葉柄變細,早發病的植株矮縮明顯。葉面呈濃綠相間斑駁,葉面局部褪色,葉畸形皺縮,有的葉面包卷不易展開。蓮藕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CMV)侵染所引起。病原病毒潛伏在種藕內,帶毒種藕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田間病害傳播主要通過蚜蟲傳毒。病田中蚜蟲多群集在蓮株葉背或葉柄吸食為害。蚜蟲發生較多的藕田病株率也較高。 2、防治對策 2.1 農業防治 以選用抗病蟲品種為重點,通過栽培控制蓮藕病蟲害的發生。據研究,應重視如下基本環節:①選擇早熟、高產、抗病品種,如鄂蓮3號、鄂蓮5號等。②從無病藕田選擇形狀整齊、健壯、無損害的蓮藕做種。③發病重的藕田實行輪作,以水旱輪作為主,還可以與不同作物輪作。如與糧食作物或其他水生植物輪作,發病田塊需隔5~6年后再種植蓮藕。藕塘種藕3~4年,再養魚3~4年,然后再種藕,是較好的輪作方式。④施肥以底施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公頃施農家肥30000~45000kg或腐熟人糞尿30000kg、過磷酸鈣600~750kg、尿素150~225kg、硫酸鉀105~150kg,有條件的增施草木灰1500~3000kg。 2.2 生態防治 在加強蓮藕正常栽培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做到:①力求成片種植,避免春夏茬混栽,減少“橋梁田”。②合理密植,確保藕田通風透光。同時,蓮藕開花結果容易消耗養分,影響地下莖產量,應及時摘花,一般7~10d 1次,連續進行3~4次。③生病期深水灌溉,降低地溫抑制病菌繁殖。留種蓮田每天保持深水浸泡,切勿排干水和冬翻曬垡。④徹底清除發病藕田病株和病殘體,并深埋或集中燒毀。 2.3 生物防治 保護青蛙、燕子、蜻蜓、蜘蛛、異色瓢蟲、黑襟毛瓢蟲、中華草蛉、食蚜盲蝽、蚜繭蜂等天敵,以發揮自然控制的作用。利用藕田養鴨、養魚控蟲除草,控制蓮藕基部病蟲草的危害。 2.4 物理防治 采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高壓汞燈、昆蟲性誘劑誘殺害蟲成蟲,一般2 hm2設1盞燈。同時采取人工捕蟲卵、摘除蟲葉、拔除病株、清潔田園雜草,減少病蟲的中間寄主等措施控制病蟲危害。 2.5 藥劑防治 為了保證蓮藕的無公害生產,要求控制使用化學農藥,在防治技術上應注意:①土壤消毒。栽藕前20~30d,每公頃施750~1200kg生石灰并耙勻進行藕田消毒,也可以選擇多菌靈、敵克松等廣譜性殺菌劑進行土壤消毒。合理施用磷酸二氫鉀及硼、鋅等微肥,增強蓮藕的抵抗能力。②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稀釋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稀釋液加75%百菌清600倍稀釋液噴霧。③加強種植區病蟲害系統監測與田間調查。對達到防治閾值的田塊掌握防治適期,實施藥劑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
![]() |
![]() |
相關閱讀 |
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法 |
辣椒無公害施肥需注意事項 |
鴨梨黑心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