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連作障礙的機理及防治對策詳細介紹 |
來源:網絡 2018-7-5 15:21:00 |
在有限的土地上連續多年種植馬鈴薯,很容易發生晚疫病等連作障礙,對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因此,農戶們必須加強對馬鈴薯連作的管理。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馬鈴薯連作障礙的機理及防治對策,供大家參考。 1、馬鈴薯連作障礙的機理 1.1 土壤中生物學環境發生惡化 根際是作物根系周圍與土壤直接接觸的一個特殊的區域。在這個區域中,植物的根系可以有選擇性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其分泌的有些物質也可以對土壤環境產生一定的作用。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到根際這個特殊的區域,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認為根際的微生態平衡打破是作物發生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土壤中相關酶的活性發生變化。在連作的情況下,土壤中酶的活性會發生變化,如馬鈴薯連作后,會對土壤中的蔗糖酶產生影響,最終會降低馬鈴薯對土壤中碳素的吸收,對馬鈴薯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二是土壤中土傳性病害發生程度增加。土壤微生物中包含細菌、真菌等,可以加快土壤中有機物的降解過程,利于養分的轉化及循環,而進行連作后,土壤中細菌與真菌的比值降低,增加了真菌的相對數量,可以使土壤中碳素與氮素比值提高。 1.2 土壤的理化性狀發生改變 馬鈴薯經過多年的連作,土壤中的物理性狀及化學性狀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土壤中的鹽類含量逐漸增加,造成土壤出現板結現象,降低土壤的透氣性,增加土壤的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對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農戶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缺乏,出現施肥不科學、化肥施用量過多等問題,最終導致土壤中的含鹽量增加,滲透勢增大,影響作物對肥水條件的吸收,不利于其正常生長。連作還會顯著影響表層土壤中的酸堿度,一般連作年限越久,土壤中的的pH值越大。此外,不同的作物對土壤中的養分吸收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因此如果連續種植同種作物,會造成土壤中某種養分的含量越來越少,而另一些養分含量卻不斷增加,出現“木桶效應”。 1.3 光合效率降低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提供其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經過研究,與連作4年的馬鈴薯相比,正茬馬鈴薯的光合效率增幅超過1/2,蒸騰作用也提高1/4左右,由此可知,在研究馬鈴薯連作障礙時有必要開展相關的光合作用及調控機理方面的探討。 2、防治對策 2.1 結合深耕科學施肥 寧夏地區的馬鈴薯種植戶為了提高產量,存在嚴重的盲目施肥等問題,造成化肥的用量大大超過了植物的需求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養分,還導致土壤中的鹽含量過高,出現次生鹽漬化現象,增加了馬鈴薯生理性病害發生的幾率。施肥上,應盡量選擇品質較好的生物有機肥等,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逐漸增加,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對馬鈴薯種植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適當增加鉀肥及微肥的使用比例,減少氮磷肥的使用,使土壤自身的調節能力從根本上得以提高。 2.2 有計劃地輪作換茬 通過實行作物的輪作制度,可以有效地對土壤中的各種養分進行利用,避免其出現失衡;同時輪作也可改變土壤環境,失去病菌原有的寄主,降低了土壤中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因此,可以結合不同作物的生長特點以及對肥料的需求,有計劃地實行輪作制度。馬鈴薯為茄科作物,不能與其他的茄科作物(茄子、西紅柿等)以及甘藍等連作,以防造成同源病害的大發生。一般來說,馬鈴薯可以與玉米、油菜等合理輪作,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病害的發生,還可以降低田間雜草的數量。此外,在茬口之間可以選擇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種植,如豆類、甜玉米等,以強化輪作的效果,也可以間作或者套種蔥蒜類蔬菜等,以對土壤中的土傳性病害進行有效防治。 2.3 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在寧夏地區一些有嚴重的連作障礙的區域,可以選擇高效、安全的氰氨化鈣對土壤進行消毒,以顯著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降低土壤對化肥的依賴性。一般可以撒施氰氨化鈣750 kg/hm2+提前粉碎好的作物秸稈15 t/hm2,然后適當地進行耕翻,將其翻入到土壤中,對土傳性病害的滅殺效果較好。 |
相關閱讀 |
蔬菜定植前需用生物菌肥 |
射干葉斑病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枇杷黃毛蟲怎么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