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產肥到底如何?PK進口肥的優勢在哪里? |
來源:南方農村報 2018-8-2 10:15:00 |
洋火、洋油、進口肥、進口水果……長期以來,進口產品就是高端的代名詞,國貨給人的印象就是低劣。但如今,人們的這一印象正在改觀,尤其是在肥料領域,越來越多的經銷商、種植戶認為國產肥才是“首選”和“優選”,國人對“中國制造”的自信正在悄然生長。 大家眼中的國產肥到底如何?PK進口肥,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未來,仍需要朝哪些方向繼續發力?近日,20位行業人士集體發聲,從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營銷服務等角度,為國產肥打Call! 國產肥完全可以媲美進口肥 國產肥崛起的歷程,與中國手機產業非常相似。10年前,大家都在談諾基亞、三星、蘋果等外國品牌手機,而現在,國人更多選擇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 在傳統的化肥領域,國產肥的集體發力也重新刷新國人認知。一組數字對比,盡顯國產肥當前的實力和風采。2017年,我國化肥產量達7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對比進口肥,2016 年,我國肥料進口數量(自然噸)為 832 萬噸,同比降低 25.48%。與2002年相比,化肥進口量減少800多萬噸。國產肥無論從產銷量到市場占有率,均成為主導力量。 2016年開始,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寧化工”)就在全國推行了大范圍的對比示范田活動,更是打出了“取代進口、舍我其誰”的響亮口號。 三寧化工副總經理毛國斌就曾表示,國內優秀化肥生產企業的高端肥料基本達到與進口肥相同的水準,少數企業甚至超過了進口肥品質。未來三年左右,中國高端經濟作物將會普遍用上國產肥。 煙臺七微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鑫認為,進口肥其實除了價格比國內的貴而已基本沒什么區別,只要國內的復合肥品牌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和規格,效果就是一樣的。比如尿素,國產尿素的生產設備、技術、工藝流程、養分含量等與進口肥沒有大的區別。 廣州植保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詹志鵬指出,從目前來看,中國復合肥已經超越了肥料本身作為生產資料的特性,用本土化的“真情”操作固化了渠道的內涵,關注終端渠道、尋求終端利潤,讓國產復合肥有了自己的特色。 廣東綠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東榮表示,現階段國產肥的技術水平同樣不低于國外肥料,但價格卻低于進口肥。國肥要取代進口肥關鍵在于國家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國民認識到國產肥的技術水平并不比國外的差。 佛山金葵子植物營養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飚認為,功能性是國內肥料產業發展的方向,在這方面,國產肥要勝過進口肥。進口肥多以純化學無機成份為主,沒有或較少具有功能性的腐植酸、有機質等成份,在改良土壤、提升農產品品質等方面,作用不太明顯。 “進口黨”變身“國貨粉” 近年來,國產肥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讓諸多“進口黨”慢慢改變了理念和認知。不少人在親眼看到國產肥的使用效果后,已成為“國肥粉”。 海南省海口市知名經銷商吳叔師家族有著三十多年的農資代理經驗,近幾年,他發現無論是田間表現還是產品質量,國產肥已經可以與進口肥媲美,甚至有些產品的效果已經超過進口肥。 桂林市農資經銷商李星文認為,雖然進口肥在利用率、環保方面比我們做的細致,且國產肥還是比較粗放,過于在乎銷量;但國產肥在工藝、品質與進口肥的差距不像十幾年那么大了,差距在逐年縮小。 南寧市農資經銷商吳柄衛表示,進口肥顆粒沒國產的好看,性價比不是很高。在質量上,國產肥和進口肥的差距逐漸縮小,進口肥市場在萎縮,國產肥市場潛力更大,在這種情況下,國產肥主打低端市場的現狀一定能改變。 中化化肥分銷事業部業務負責人王佳(化名)認為,國產肥目前最明顯的變化是營銷少了、噱頭少了,企業開始回歸本質,聚焦產品和技術,將服務作為重中之重,服務產前、產中、產后環節,這將是國產肥最明顯的競爭優勢。此外,國產肥的性價比越來越高,產品迭代迅速,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同時,國產肥更加注重專用性、功能性,能夠解決作物、土壤的具體問題。 作為經銷商,梧州市綠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繼敏的感觸最為深刻。他指出,國產肥性價比高,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尤其是有機肥類功能多樣化,能解決土壤酸化板結等具體問題。 長期扎根基層,在種植端有著豐富經驗的桂林農資零售商商黃光華指出,進口肥在肥料長效性上面做的不錯,但功能肥有所不足,最重要的是進口肥廠家思路不同,要求上量,管理模式不同。 廣州市土根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羅柳波同樣認為,進口肥與國產肥相比,在終端營銷方式上不一樣。進口肥企業做的比較粗放,國產肥企業做的比較辛苦,也比較細,服務能力強。 廣州協農田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桂艷表示,這些年來,國產肥品質不斷提升,經銷商賣的安心;國內企業更接地氣,能夠投入人力物力來做服務。 國產肥的自信源于實力支撐 國產肥贏得市場的信賴,依靠的是實力。 在磷復肥行業,近年來一大批自主研發的設備、技術涌現,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工程化與應用。越來越多的國產肥品牌正從“中國制造”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由中國主導的水溶肥、緩控釋肥國際標準頒布實施,極大提升了中國肥料行業的國際話語權。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歷時10年,研發的“基于高塔熔體造粒關鍵技術的生產體系構建與新型肥料產品創制”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生產工藝與團粒法相比,能耗降低了5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0.2%。 昔日被發達國家視為“貴族肥”的緩控釋肥,如今在中國華麗轉身,實現了規模領先、標準領先、技術領先與服務領先。2006年,金正大集團年產30萬噸緩控釋肥生產線建成投產,成為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困難面前不低頭,成績面前思進取,榮譽面前找差距。山西美邦大富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斌強調,國產肥和進口肥的區別主要集中在品質方面,整體而言,進口肥更注重產品品質、作物有效吸收量等方面。 廣東國興農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化肥部經理蘇少華表示,國產肥需提升科研投入,從農產品品質和勞動力情況出發去研究,提高品質和節省人工,才是國肥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有著十五年從業經驗的茂名市好記農資負責人崔進認為,進口肥在長效、穩定性工藝方面比國產肥更能得到經銷商、種植戶的認可。相較于進口肥,國肥在肥料速效性上做的不錯,若想取代進口肥,需要在長效、穩定性上面下功夫。 南寧市農多寶公司總經理覃霞透露,進口復合肥產品質量雖然過硬,但是價格高。如果使用同等價格的國產肥,相信效果也不會差。要正視國產肥與進口肥科研、生產工藝上的差距,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利用好自身的優勢。 廣東新江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仕廣則認為,土地的集約化勢必會要求種地成本要降低、效率要提高。國產肥朝著水肥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完全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結語: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的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品牌計劃的落實,國肥企業站在更高的風口,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通過生產工藝改進和售后服務落地,將有更多優質的國肥品牌涌現,歷史浩浩湯湯,在與進口肥的博弈中,相信國產肥將闖出一片新天地,越來越多優質的國肥品牌將扛起中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以及農民增產增收的大旗。 為推進和助力國肥轉型升級發展,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社、南農商學院、農財網、農財網農化寶典將聯合推出“賦能大國農業—2018國肥品牌計劃暨國肥產業發展深度調研行動”,旨在挖掘和報道宣傳一批優質的國肥品牌企業,助推國肥品牌發展。 |
![]() |
![]() |
相關閱讀 |
化肥市場低迷:國際肥料大牌私下在干什么? |
春節將至,鉀肥價格走勢穩步前行 |
鉀肥:鉀肥價格一再走低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