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紅葉莖枯病的癥狀識別、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8-2 17:51:00 |
棉花紅葉莖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一般7~8月份零星發生,9月中、下旬至10月份達到發病高峰,受害輕的棉株黃瘦鈴小,纖維短,吐絮不暢,嚴重時植株矮小,結鈴減少或造成蕾鈴大量脫落,可減產50%左右。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棉花紅葉莖枯病的癥狀識別、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癥狀識別 棉花紅葉莖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癥狀是在葉片上產生紅葉或黃葉。一般從主莖頂端或果枝的枝梢開始發病,自上而下,由內向外發展。葉片初呈暗綠色,葉肉逐漸由黃色變成暗紅色,葉質增厚變脆,皺縮反卷,葉脈仍保持綠色,葉脈間發生黃色斑塊,后產生紅色斑點,最后全葉變黃或紅,葉柄失水干枯,最后脫落。在自然條件下,不同棉田表現不同類型,有黃葉型和紅葉型,同一株葉片也可表現不同的顏色。病害嚴重時,葉柄基部變軟,失水干縮,引起葉片枯萎脫落,莖桿頂端呈干焦狀,同時易引發輪紋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復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的植株病葉脫落后仍能長贅芽。 2、病因分析 紅葉莖枯病是一種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與土壤、氣候、營養及栽培等條件密切相關,尤以干旱、營養不足為主導因素。一般年份發病率10%,嚴重年份達到80%以上,個別田塊造成絕產。棉花紅葉莖枯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棉田耕作粗放,土壤板結透氣性差,棉根發育不良。②土壤缺少有機肥,特別是缺乏鉀肥。③偏施氮肥,棉花長勢過旺,糖苷類物質在葉片內積累多,有部分糖轉變成葡萄糖苷(花青素一類),誘發紅葉莖枯病的發生;同時,會造成田間郁蔽,影響對鉀元素的吸收。④田間排灌不暢,長期干旱或雨后長期積水,影響根的生長。⑤前期結鈴早而多,致后期棉株過早衰敗。⑥惡劣的天氣條件,長期干旱后突降暴雨引起該病的發生,長期陰雨也能加劇危害。⑦老棉田長期連作,肥力不高,肥水供應不足以發病。⑧長期干旱高溫,土壤耕作層缺水,阻礙新陳代謝正常進行,以致生理失調,造成棉株“未老先衰”而發病重。 3、防治措施 3.1 田間管理 (1)對于土壤板結的棉田,及時中耕破板通氣,增強土壤通透性能。干旱季節及時進行淺中耕,減少水分蒸發,保墑并促進根系發展,以利于植株生長,增加抵抗力。 (2)對于旺長棉田,可施用縮節胺30~45g/hm2或助壯素120~180mL/hm2,對水750kg/hm2噴霧,能有效促進其穩長。 (3)對于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棉田要及時注意疏通灌溝,排除田間積水,促使棉根生長下扎。 (4)地膜覆蓋棉,要及時揭膜,促使棉根向縱深發展。 (5)整枝修棉,保證棉花養分、水分的合理應用。對早發水肥不足的棉田,可以適量摘除早蕾。 3.2 肥水管理 棉花不同生育期對肥水需求量不同,苗期、蕾期需求量小;而花鈴期對肥水的需求量較大,且又常與伏旱、高溫季節不期而遇,故要及時灌水施肥,達到抗病增產的目的。 (1)多用農家肥作基肥,有條件的地方可種植綠肥或實行麥棉輪作以補充有機肥的不足,達到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目的,改變長期單一施用化肥的現狀,以免破壞土壤團粒結構,降低保肥、保水能力。 (2)根據棉花各生育期的需肥規律,巧施追肥。一般輕施苗肥,酌情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早熟品種或早播的棉田棉苗發育早,前期坐桃多且易遇干旱季節,因而常會出現“未老先衰”現象。因此要及早施用且重施花鈴肥,確保肥水后移,保證棉花穩健生長,從而達到減輕或不發生棉花紅葉莖枯病的目的。 (3)在追肥種類上要注意氮、磷、鉀三要素配合,其中鉀肥尤為重要,要增施鉀肥,提高施肥效率。缺鉀是誘發棉花紅葉莖枯病的主導因素之一。對土壤潛在性缺鉀或施鉀較少的棉田,可追施氮化鉀或硫酸鉀150~225kg/hm2、過磷酸鈣300~450 kg/hm2,以滿足棉花對鉀元素的需求,調整棉田肥料配比結構,提高氮、磷的利用率。 (4)發病前期或初期棉田可采取葉面噴施2%尿素+0.2%磷酸二氫鉀+葉面微肥混合液,重點噴施中、上部葉片背面,間隔7~10d噴施1次,共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在生育后期對已有早衰跡象的棉田,及早噴施旱地龍、磷酸二氫鉀及尿素供葉片直接吸收利用,使其迅速發揮肥效,有明顯的保葉增產效果。 3.3 化學防治 棉花發病以后要及時噴殺菌劑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緩解癥狀。噴藥時可以用磷酸二氫鉀作葉面肥使用,既可補肥,又可達到控病效果。 |
相關閱讀 |
植物有感覺嗎?植物的特性 |
黃瓜彎曲怎么辦 |
麥冬除草劑什么時候用?使用方法有哪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