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龍果莖枯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10-17 17:26:00 |
在種植火龍果的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火龍果莖枯病等各種病害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阻礙了火龍果種植產業的發展。本文針對火龍果莖枯病的防治為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癥狀: 植株棱邊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規則病斑, 上生許多小黑點。病斑凹陷,并逐漸干枯,最終形成缺口或孔洞,多發生于中下部莖節。病原:目前有三種病原菌可引起上述癥狀,色二孢、殼二孢.、莖點霉。 發病規律: 火龍果莖枯病由有性態的球腔菌屬和無性態的莖點霉屬寄生引起,主要危害火龍果肉質莖,病菌隨病莖在地表越冬,翌年3月溫度達到5℃時,病菌開始活動,15℃時散發抱子侵染火龍果肉質莖,其發病適溫為20-30℃。分生孢子器隨雨水滴濺或空氣傳播進行再侵染。其病害發生部位是火龍果的肉質莖。開始時出現乳白色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無明顯邊緣,稍凹陷,邊緣黃色,中央灰白色,上面附著黑色小粒點。 火龍果莖枯病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發病,此期病害才剛開始見,病株率尚低,病情發展緩慢。從4月上旬開始,病害開始加重。5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發病盛期,此時正值火龍果開花期,由于氣溫升高,加上雨季來臨,給病害發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使病害在田間迅速蔓延造成病害大發生。11月下旬以后進入越冬階段。全年發病高峰時間是6月底至7月初,田間病株率達20%以上,給火龍果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莖枯病的流行與降雨、風向有密切關系。雨水濺沾的傳染距離較近,是初期的侵染途徑。空氣傳染是大面積發病的主要原因,田間的蔓延方向和發病速度常受風向的影響。 地勢低洼、土質粘重的地區發病情況高于地勢高的砂質壤土地區,另外,過量偏施氮肥也會促使發病嚴重。 不同品系的火龍果感病情況也不同,紅肉品系易感病,而白肉品系和粉紅色果肉品系不易感病。 綜合防治措施: 1、保護無病區 嚴格控制無病區向有病區調種、引種,選育無病種苗。 2、種植或選有抗病優質品種 是防治火龍果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3、清除病殘枝體及田間雜草 保持田間衛生,從而減少田間病源。 4、加強肥水管理 側重避免漫灌和長期噴灌,漫灌造成根系長期缺氧狀態而死亡,噴灌造成果園濕度增大,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最好采用滴灌技術,起壟栽培,施用腐熟有機肥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5、化學防治 防治炭疽病、莖枯病和枯萎病可采用波爾多液,咪鮮胺、咪鮮胺錳鹽、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多菌靈等,一般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防治軟腐病、皰痂病及潰瘍病可采用氫氧化銅、絡氨銅、農用鏈霉素、代森鋅等。 |
![]() |
![]() |
相關閱讀 |
了解西紅柿種子的儲藏特性 |
什么是瓠瓜褐腐病 |
冬春果園害蟲無公害防治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