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豆菟絲子的危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11-22 17:02:00 |
菟絲子是大豆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一年生寄生性草本植物,嚴重影響了大豆的正常生長,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大豆菟絲子的危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希望能夠對農戶們防除菟絲子雜草有所幫助。 危害: 菟絲子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田惡性寄生性雜草。菟絲子莖纏繞于大豆莖上,常把植株成簇地盤繞起來。受害大豆生長停滯,植株矮小,最后植株變黃或枯死。菟絲子在田間常成片發生危害。 發生規律: 1、繁殖:阿勒泰地區是新疆乃至我國菟絲子危害嚴重的地區之一。菟絲子以種子繁殖為主,它的種子很小,極易混雜在豆科作物的種子中和土壤中越冬,并成為來年的侵染源。播種時會隨豆科作物種子一起入地萌發生長,幼莖纏繞于豆科作物的莖上,吸取養分和水分,導致苜蓿因養分缺乏而生長受阻。受害后苜蓿生長停滯。往往成片、成塊枯黃死亡,造成大面積、大幅度減產,所以菟絲子一旦在田間發生,很難防治。 2、傳播:菟絲子種子與大豆同時成熟,落入土中或混在大豆種子內越冬;落在土里的可存活幾年,家畜吃了隨糞便排出后仍有活力。次年5月~6月份發芽,長出幼莖蔓延危害,而且嫩莖割、拉成碎段仍能繼續生長危害,菟絲子常比大豆出苗遲20多天。種子發芽適宜的土溫為25℃左右,適定土壤含水量為15%~30%。菟絲子還可以靠風、水和鳥傳播,在生長期間蔓延很快。 防治技術: 菟絲子為植物檢疫對象,必須堅持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因地制宜地運用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進行防治。 1、清選豆種:菟絲子種子小,千粒重僅1 g左右,通過篩選、風選均能清除混雜在豆種中的菟絲子種子。 2、輪作換茬:菟絲子不能寄生在禾本科作物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如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實行輪作2年以上,可以消滅田里的菟絲子。 3、深翻土壤:菟絲子種子在土表5 cm以下不易萌發出土。深耕10 cm以上,將土表菟絲子種子深埋,使菟絲子難以發芽出土,可以減少發生量。 4、肥料腐熟:菟絲子種子經過畜禽消化道后仍有生命力。含有菟絲子的畜禽糞肥必須充分腐熟后才能施入豆田。 5、寬行條播:菟絲子出苗后2 d~3 d,若找不到合適的寄主就會死亡。據此,大豆寬行條播種植,可以降低菟絲子幼苗成活率,減輕危害。 6、人工拔除:大豆出苗后經常踏田檢查,發現有菟絲子纏繞在大豆上,及時將受侵染大豆植株拔除,并將菟絲子殘體清除,一并帶出田外銷毀。 7、化學防除 7.1 土壤處理:用48%地樂胺250 ml/667 m2,或43%甲草胺250 ml/667 m2,或72%異丙甲草胺150 ml/667 m2,兌水30 kg~50 kg噴施。天氣干旱、墑情差,在大豆播前施藥,施藥后立即淺耙松土,把藥物混入2 cm~4 cm土層中,然后播種。雨水調和墑情好,在大豆播后苗前將藥液噴施于土表即可。土壤處理是大豆田雜草防除常用方法,能防除豆田主要雜草。 7.2 莖葉處理:用48%地樂胺75倍液,對準被害大豆植株噴施。防除要早,在菟絲子開始轉株危害時施藥。藥只能噴施在有菟絲子寄生的植株上,不要讓藥液沾到其他植株上,否則會產生藥害。施藥后每隔10 d~15 d再查治一次,共查治2次~3次。 8、生物防治 用生物農藥“魯保1號”菌劑在菟絲子幼苗期噴霧防除。每667 m2用每克含活孢子15億的“魯保1號”菌劑500 g,加水100 kg、洗衣粉100 g,混勻后噴霧。5 d~7 d防治1次,共防治2次~3次。施藥時應該在陰天或傍晚進行,以免活孢子被紫外線殺死。噴藥前把菟絲子莖挑斷,有利于提高防效。 |
![]() |
![]() |
相關閱讀 |
蔬菜選購要注意“三看” |
櫻桃害蟲防治可以不打藥! |
蘆筍十四點負泥蟲的特征習性、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