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線蟲病的癥狀表現(xiàn)、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11-23 15:25:00 |
大豆胞囊線蟲病又稱大豆根線蟲病、萎黃線蟲病,是大豆生長期間出現(xiàn)的一種病害,嚴重影響了大豆的品質及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大豆胞囊線蟲病的癥狀表現(xiàn)、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癥狀表現(xiàn): 苗期染病: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生育停滯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簇生、節(jié)間短縮,開花期延遲,不能結莢或結莢少,葉片黃化。重病株花及嫩莢枯萎、整株葉由下向上枯黃似火燒狀。根系染病:被寄生主根一側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結瘤,由于胞囊撐破根皮,根液外滲,致次生土傳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病原: 稱大豆胞囊線蟲,屬線蟲動物門線蟲。雌雄成蟲異形又異皮。幼蟲一齡在卵內發(fā)育,脫皮成二齡幼蟲,二齡幼蟲卵針形,頭鈍尾細長,三齡幼蟲臘腸狀,生殖器開始發(fā)育,雌雄可辨。四齡幼蟲在三齡幼蟲舊皮中發(fā)育,不卸掉蛻皮的外殼。 傳播途徑和發(fā)生規(guī)律: 大豆胞囊線蟲是一種定居型內寄生線蟲,以2齡幼蟲在土中活動,尋根尖侵入。該線蟲寄生豆科、玄參科170余種植物,有的雖侵入,但不在根內發(fā)育。胞囊線蟲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蟲在胞囊內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種子或農具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質層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線蟲自身蠕動距離有限,主要通過農事耕作、田間水流或借風攜帶傳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種子攜帶遠距離傳播。蟲卵越冬后,以二齡幼蟲破殼進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根的皮層中,以口針吸食,蟲體露于其外。雌雄交配后,雄蟲死亡。雌蟲體內形成卵粒,膨大變?yōu)榘摇0衣淙胪林校逊趸稍偾秩尽6g線蟲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溫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內越冬。土壤內線蟲量大,是發(fā)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鹽堿土、沙質土發(fā)病重。連作田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發(fā)病田下茬種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是行之有效的農業(yè)防治措施,要避免連作、重茬,做到合理輪作。 (2)藥劑防治提倡施用甲基異柳磷水溶性顆粒劑,每667m2300~400g有效成分,于播種時撒在溝內,濕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堿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不可用手施,更不準溶于水后手沾藥施。此外也可用3%克線磷5kg拌土后穴施,效果明顯。蟲量較大地塊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m2施2~4kg或5%甲拌磷顆粒劑8kg或10%涕滅威顆粒劑2.5-5kg。 |
相關閱讀 |
火龍果金龜子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野生靈芝的馴化栽培技術 |
枇杷秋冬季的管理須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