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龜甲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12-24 15:24:00 |
甘薯小龜甲,別名甘薯臺龜甲、甘薯青綠龜甲,主要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云南、貴州等省,嚴重影響了甘薯的生長,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甘薯小龜甲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為害特點: 成、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4.2—5.6mm,半圓球形,體背拱隆,黃綠色至青綠色,具金屬光澤,前胸背板、兩鞘翅四周全向外延伸成“龜”狀,延伸部分具網狀紋,前胸背板后方中央有2條緊靠的黑斑紋,有的合并在一起,鞘翅背面隆起處邊緣有一黑色至黑褐色“V”形斑,中縫處有1縱紋,粗細不等,有的消失。觸角11節,淺綠色,有的末端有2—3節黑褐色,向后伸過鞘翅肩角處。卵長1mm左右,深綠色,長橢圓形。末齡幼蟲體長5mm,長橢圓形,體背中間生隆起線,蟲體四周生棘刺16對,前邊2個同生在一個瘤上,后邊2個很長,為其余棘刺2倍,1對尾須。 生活習性: 浙江年生4代,江西、湖南4—5代,四川5代,福建6代,廣東5—6代,以成蟲在雜草、枯葉下、石縫或土縫中越冬,浙江氣溫14℃以上時,越冬成龜甲到甘薯苗上為害,5月中下旬繁殖第一代,各代成蟲盛發期如下:一代6月下旬一7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旬,四代9月下旬-10月上旬,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開始越冬。每年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受害重。羽化后1—2天后開始取食,壽命長,浙江一代29天,二代63天,三代74天,四代181天。羽化后一周交尾產卵,產卵期長:福建晉江6—103天,每雌產卵量497—697粒,少者35粒,最多2315粒,卵散產在葉脈附近,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于薯葉蔭蔽處不食不動,經1-2天尾部粘附在葉背面化蛹,蛹期5—9天左右。 防治方法: (1)甘薯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和田邊雜草,可消滅部分越冬蟲源。 (2)成蟲盛發時,于黃昏開始噴灑的%晶體敵百蟲12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50%倍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9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L。 |
相關閱讀 |
細辛病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
豌豆枯萎病用什么方法治見效 |
根腫病與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