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太效應日益凸顯,全球農化行業并購聯盟有望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3-19 10:17:00 |
歷時5年,全球農化行業的規模化并購即將畫上階段性的句號。對于新生的超級巨頭來說,并購整合之后的協同效應將日益釋放,而由此所帶來的“馬太效應”將日益凸顯。由此可以預見,未來數年,中小型企業間的并購及與大公司的聯盟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超級巨頭將更加專注于平臺及農業生態圈的打造,甚至突破邊界、賦能行業新生態。 在此過程中,始終專注于創新、匠心打造精品的日本農化企業,未來有望繼續主導農化新產品的開發;而善于洞察行業發展趨勢,并能做出快速響應,進而化挑戰為機遇的印度農化企業,有望日益崛起;而貫穿整個行業發展的數字農業有望邁入“深度”和“廣度”雙維拓展的新時代。 并購及聯盟仍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自2014年起,受氣候變化、農作物價格下跌、匯率波動、全球農業經濟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農化巨頭掀起了新一輪的并購浪潮。在此期間,陶氏杜邦率先完成合并,并將其農業事業部命名為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 Agriscience?);中國化工集團業已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拜耳也將孟山都收入囊中;巴斯夫完成了對拜耳系列業務及資產收購,正式進入種子、非選擇性除草劑等專業領域,并將其作物保護部更名為農業解決方案部;中國化工集團與中化集團的合并,以及印度 UPL對愛利思達的收購即將完美收官。為此,此輪歷時近5年的農業投入品行業的規模化并購即將畫上階段性句號。通過并購,企業將自身業務向上下游或其他領域進行延伸,形成較好的產業鏈協同效應與多元化業務發展,增強盈利能力;而有些公司則可能因為并購重組的拖累而走向下坡路。 對于行業來說,隨著并購公司間業務交割的完成以及對相關業務的優化重組,由此所帶來的“馬太效應”將日益凸顯,進而也推動了中小型企業加快了并購整合、合作聯盟及業務重整的步伐。 相對于跨國巨頭的規模化并購,中小型公司的并購目標更多的集中于對產品、技術、品牌、市場以及渠道的并購,追求協同效應。 2018年,印度農化公司Crystal Crop Protection,日本農化公司Sumitomo Corporation,美國農化公司AMVAC及Gowan公司等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并購整合,以此來豐富自身的產品組合,加速公司的升級轉型。可以預見,未來數年,中小型企業間的并購整合亦將成為企業完成轉型升級的最快捷的途徑,同時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常態,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伴隨著公司間的并購整合,中小型公司與大公司的戰略聯盟也變的日益頻繁,尤其是那些具有獨特優勢的中小型企業更容易獲得大公司的青睞,比如:在產業鏈的某一節點,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其地位無人能撼動,并能順應行業的發展,保持創新及前瞻性的發展理念;亦或是在產業鏈的多個節點,擁有一定的優勢,能夠通過整合某些優勢資源,來不斷完善自身的價值鏈。比如,以色列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Evogene,憑借其獨特的計算預測生物學平臺就新產品開發及商業化方面,陸續與拜耳、先正達、孟山都、Corteva、巴斯夫、Embrapa、 ICL、 MBI、IMAmt、TMG等行業領先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無獨有偶,農業決策領域的全球領導者Farmers Edge,憑借其在數字農業領域的獨特優勢,僅2018年就吸引了包括: Nufarm, Limagrain, Raven industries, Lindsay Corp, CNH等在內的數十家公司與其達成了戰略合作。 超級巨頭加速平臺打造及生態圈布局 對于跨國巨頭來說,單純的打造價值鏈或者在價值鏈中選擇位置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業績增長的需求,從目前來看,他們更多的是在搭建平臺、打造生態圈。這種生態圈的打造,不單單是整合資源,而是對各方資源進行高效組合,形成良性的生態運營。從目前來看,跨國巨頭對生態圈的打造主要分為以下4種方式:自行打造、全資收購、參股投資及戰略合作。 近年來,他們除了規模化并購,對整個行業的生態布局也從未停歇,尤其是在新產品開發、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生物技術領域的不斷開拓以及數字農業領域的超前布局,以此牢牢把控著自身的核心優勢及行業話語權。 在平臺搭建、生態圈打造方面,拜耳與孟山都的踐行最具代表性。二者的合并,有望進一步打造兼收并蓄的開放生態平臺、聚合更多優質資源、合縱連橫、突破邊界、賦能農業新生態! 在新分子開發方面,受開發費用、開發周期及市場風險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迫使各大公司逐漸改變了開發策略,由先前的自主研發轉向更多的借助外力來聯合開發,從而降低風險成本。比如在新分子開發的初級階段,拜耳就與瑞士軟件解決方案公司Genedata達成戰略合作,將其產品研發流程進行數字化,從而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在新品上市時間方面搶占先機;在新產品開發的中后期,拜耳則選擇與更具研發實力的日本農化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率先將日本三井新殺菌劑quinofumelin的全球產品開發權及營銷權收入囊中;在老產品的升級換代及新產品開發方面,拜耳則與智利LB-Track公司達成合作,共同研發除草劑抗性雜草的快速檢測方法,在產品的迭代升級方面先人一步,搶占先機。 如果說雙方合作的模式為生態圈的打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么多方合作的模式,有望將生態圈的打造推向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4月,拜耳與國際金融公司(IFC,世界銀行集團成員)、Netafim(耐特菲姆)以及瑞士Re Corporate Solutions組成合作聯盟,開啟全球合作項目Better Life Farming,為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耕地少于2公頃)提供全面的創新型解決方案,使其能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經營農場。通過多方合作,聯盟將會考慮當地特殊的種植需要,向小農戶提供涉及播種、精準灌溉、植保、財政和保險領域的綜合措施,以此來打造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及盈利模式。其實,早在幾年前,拜耳作物科學就開啟了多方合作、打造創新良性“生態圈”的探索。2015年,為促進巴西大豆產業鏈的發展,拜耳作物科學聯合桑坦德銀行、聯合利華和雅苒推出了RTRS項目。 該項目為大豆的生產方、銷售方和加工方在此框架下與銀行和社會組織合作,確保大豆的全球可持續種植,以及大豆行業的社會責任。該項目旨在規范全球農化品的正確使用,促進全球大豆負責任的生產、加工和貿易。 在數字農業領域,拜耳旗下氣候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的數字農業平臺Climate FieldView還分別與AgWorks、DroneDeploy、MyAgData、Sentera和Skymatics五家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新增合作伙伴的業務領域涵蓋數據分析、保險申報、航空成像和無人機軟件平臺等。近期又與三家位于加拿大的農業技術公司(SoilOptix、A&L Canada Laboratories和AgCon Aerial)達成了戰略合作,向農民推出功能強大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公司聲稱,目前全球數字農業的創新技術不斷涌現,The Climate Corporation也會繼續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為農民提供更多見解,幫助其提高產量等。2018年,孟山都還與各領域的“小精尖”公司就基因編輯技術、害蟲防治方案、精益制劑技術及噴霧清潔系統方面達成了系列合作,以此來完善自身的農業生態圈。 由此可見,上述合作不但幫助公司進一步擴大了生態邊界,開辟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也助力中小型公司走向快速增長的軌道,進而完善了整個農業生態圈。 “研發+產品+渠道” 日企之堅守及致勝根本 相比行業巨頭的規模化并購,日本農化公司顯得異常低調,不為外界所擾,始終堅守自身的研發優勢,匠心打造卓越新品;持續強化渠道建設,提升行業競爭力。 日本住友化學,作為唯一 一家沒有涉足本輪規模并購潮的跨國企業,仍然能夠勇立潮頭破浪前行,究其原因, 主要得益于其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力度及增強研發實力。2018年公司相繼完工了位于日本的化學研究中心和位于美國的無公害產品研究中心。在此之前,公司還建成了位于美國的新田試中心及位于拉美的研發中心。 通過在全球不斷新建研發基地,提升研發能力,為創新產品的打造奠定堅實基礎。據悉,住友化學研發管道中的新農化產品的商業價值潛力高達1500~2000億日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合13.2~17.6億美元)。 卓越產品,加上穩固且強勁的銷售渠道,才是獲得良好業績的關鍵。在渠道建設及拓展方面,除了自身的銷售渠道,住友化學更多的是將其產品納入到其他跨國公司的銷售渠道中,從而將更多的資源聚焦于產品研發。2018年,住友化學相繼將其新殺菌劑Pavecto?(metyltetraprole:苯基吡唑類)產品的銷售權授予巴斯夫及紐發姆,以此來加速產品的上市。 在渠道拓展方面,另一表現比較突出的當屬日本農化公司住友商事,該公司從最初的日本農化產品出口商,成長為現今業務分布于日本外33個國家的進口商和經銷商。在農化品投入和服務領域,住友商事近年來頻繁發起海外并購。2011年收購了羅馬尼亞農化企業Alcedo S.R.L.;2015年又收購了巴西經銷商Agro Amazonia的多數股權;2018年公司發起了連環收購戰,相繼收購了烏克蘭農化企業Spectr 51%股份、巴西經銷商Agro Amaz?ni 65% 的股份、印度農化公司Mahindra Summit Agriscience Limited(簡稱“MSAS”)40%的股份,以此來增強其全球銷售網路,以及開發新品及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拓展其全球植保經銷業務。此外,住友商事還收購了以色列精準農業公司Taranis,以此來進一步增強現有業務并加速Taranis業務增長。 善于化挑戰為機遇 印企有望日益崛起 從AgroPages世界農化網2018年發布的2017-18財年印度農化企業TOP 20強榜單可以看出,除了Rallis India,其余公司的盧比計銷售額均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然而近兩年,受中國政府對農化行業環保高壓政策的影響,其原材料采購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發展策略。據統計,該榜單中的過半企業均采用了后向整合的策略,不斷加大對上游原材料端的投資,從而實現業務的轉型升級以及終端產品供應商向原藥供應商角色的轉變,進而實現利潤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印度公司這種能夠將挑戰快速轉化成機遇的應變能力,很值得行業借鑒。此外,印度公司的快速成長,還表現在部分公司通過強勢并購來不斷完善及強化其價值鏈上,從而快速實現商業版圖擴張。 據數據顯示,位居2017年全球農化企業Top20強榜單(包含2012-2017業績回顧)第9位的印度UPL,是近5年來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極少數企業之一。在如此亮眼的業績下,2018年7月,UPL又以42億美元大手筆收購了愛利思達。二者在不同地域、作物和產品方面的實力相結合可發揮出協同效應,強化其一流生產商的地位,并增強其研發實力。此外,UPL還將收購印度最大的雜交種子上市公司Kaveri Seeds以及哥斯達黎加農藥企業IBC100%股權,以此來增強在相關領域及相關區域的市場份額。 此外,印度農化公司Crystal作物保護公司的表現亦另業界刮目相看。該公司總經理Ankur Aggarwal先生近期在接受AgroPages專訪時表示,該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快速成長,除了其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深度的分銷能力與廣泛的分銷網絡、強大的品牌開發能力、豐富的創新型產品組合、較強的產品登記能力以及穩固及長期合作的原材料供應商之外,公司近年來頻繁的戰略性并購也是其獲得快速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2018年,公司相繼收購了索爾維旗下Cytec印度特種化學品及材料公司(Cytec India Specialty Chemicals & Materials Pvt. Ltd)的特種化學品工廠;先正達印度部分種子業務以及三個殺蟲劑和殺菌劑品牌,此前公司已經收購了先正達的Proclaim, Tilt 以及 Blue Copper品牌;FMC旗下關鍵的作物保護產品品牌Furadan、Splendour、Metcil和Affinity Force等。在此前的2016年,公司曾收購巴斯夫的多菌靈殺菌劑品牌Bavistin,2011年,公司通過收購Rohini Seeds和Rohini Seeds以及Agritech進入種子市場。 2018年4月,Crystal向印度市場監管機構Sebi正式提交了草案文件,擬通過IPO籌集100億盧比(約1.54億美元)進行進一步擴張。Ankur Aggarwal進一步透露,公司還在不斷評估并計劃繼續收購與其發展具有協同效應的業務,技術或品牌等。公司堅信,選擇性收購、合作或結盟均能夠快速提高其品牌競爭力,使其產品組合進一步多樣化,并加強其市場地位。 數字農業邁入“深度”和“廣度” 雙維拓展的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的加速融合,數字農業的發展也發生了質的改變,并逐漸邁入“深度”和“廣度”雙維拓展的新時代,有望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農業變革。 “數字革命正深刻影響著農業的發展,使農業更加具有可持續性。數字浪潮在即,我們將積極參與到推動下一次農業革命的宏偉進程中,” 孟山都公司亞洲及非洲區首席執行官Jagresh Rana先生在接受AgroPages專訪時表示。 經過3年多的發展,孟山都旗下的數字農業平臺Climate FieldView?在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的應用面積已超過7.2億畝(1.2億多英畝),其中付費使用面積達2.1億畝(3500萬英畝) ,注冊用戶超10萬。2018年,該平臺還被拓展至歐洲部分地區,并計劃在未來幾年推廣到澳大利亞、阿根廷和南非等更多市場。該平臺能夠讓農民輕松地收集田間數據,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數據,分析和評估農作物長勢,并通過定制施肥和播種計劃來管理田間差異,優化農作物產量。此外,公司針對小農戶所推出的 FarmRise?數字農業平臺已經在印度實施,約400萬印度農民用戶加入其中,公司計劃于2019年對其進行廣泛推廣,未來也計劃在亞洲、非洲以及南美洲進行推廣。 此外,圍繞Climate FieldView?數字農業平臺,公司通過與多家數字農業領域內的初創公司進行合作,將業務邊界擴展至數據分析及共享、數據平臺連接、土壤檢測及分析、保險服務、航空遙感成像和無人機技術平臺等,借此為農戶提供更加完善及系統的服務。 隨著拜耳對孟山都的成功收購,以及各大農業巨頭在數字農業領域的成功踐行及深度推廣,數字農業的發展有望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樣吸引著專業的數字農業公司及風投公司深耕其中,他們的參與有望將數字農業的應用由“高端”引向“常態”,并不斷的普及開來。 2018年,農業決策領域的全球領導者Farmers Edge?繼推出19種新工具之后,隨后宣布再推出90多種突破性的數字農藝工具,以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和支持高產作物的生產。此外,公司還計劃將其數據收集網絡擴大到包括8,500多個氣象站和2.5萬個遠程信息處理設備,付費產品覆蓋3300萬英畝。據悉,公司目前每天能夠處理超過5萬個字段并分析超過110億個數據記錄。 憑借龐大的數據支撐體系及專業的技術水平,Farmers Edge能夠提供客觀的視角,幫助種植者來制定農場管理決策。基于該優勢,僅2018年,Farmers Edge就吸引了數十家公司與其達成了戰略合作。一方面與業內同行聯手開發出更多新型高效的精準農業工具,對現有業務進行不斷的迭代升級及邊界擴展,另一方面與農業公司合作,將其數字農業工具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推廣普及,幫助農民增加收益。 數字農業的蓬勃發展,同樣吸引力著一大批農業初創公司投入其中,其業務范圍涵蓋: 農田管理(軟件平臺)、機器智能(硬件設備)、航空影像(無人機與衛星)、物聯傳感(酸堿溫濕檢測)、天氣氣候(氣象信息預測)、預測模型(產量)、精準種植/施肥/灌溉/噴施及病蟲草害識別等,他們在數字農業領域的探索及踐行有望推動數字農業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開來。 |
![]() |
![]() |
相關閱讀 |
蒜薹采收后,這3個管理誤區一定要避開,否則會嚴重影響收益! |
水稻想豐收,增加有效分蘗是關鍵! |
我國農藥進出口實現全程電子化監管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