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蟲害發生動態、防控進展及下步發生趨勢 |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9-4-24 10:18:00 |
當前,小麥在西南麥區處于灌漿至乳熟期,長江中下游、江淮及黃淮麥區多為抽穗至揚花期,華北麥區處于拔節孕穗期,西北麥區處于返青拔節期。截至4月17日,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累計發生2.3億畝次,同比減少9.9%,比2周前(2019年4月23日之前的2周,下同)增加36.7%;累計防治1.9億畝次,同比減少13.1%。麥蚜蟲量高于上年,赤霉病陸續開始顯癥,紋枯病接近上年,條銹病、白粉病等其他病蟲害總體輕于上年。 1、發生動態 (1)條銹病在西南、江漢平原、西北和黃淮等麥區9省251個縣累計發生687萬畝,與上年相比減少42個縣,同比減少5.9%,發生面積比2周前增加57.9%;防治面積1,104萬畝次,同比減少6%。西南麥區已處于發生盛期,重慶平均病葉率為6.1%,同比減少1.1個百分點,合川局部田塊最高達100%。陜西南部的漢濱、勉縣發生較為普遍,平均病葉率為0.25%,最高為1.2%。江漢平原多點片發生,發病中心病葉率為6.1%。黃淮麥區目前多處于零星至點片發生。西北麥區甘肅南部多零星發生,以單片病葉為主,發生程度明顯輕于常年同期。 (2)紋枯病在江淮、黃淮、華北、西南等麥區累計發生8,747萬畝,接近上年同期,比2周前增加21.2%;累計防治8,009萬畝次,同比增加7.6%。江漢平原麥區平均病株率為3.4%,襄陽最高為70%。華北、黃淮、江淮麥區發生較為普遍,平均病株率為3%~10%,發生程度接近上年同期,淮北、沿淮、沿海和山東西南部、半島和魯中部分地區發生較重,最高病株率為30%~65%,局部重發田塊最高達100%。 (3)白粉病在西南、西北、江淮、黃淮等麥區累計發生794萬畝,同比減少35%,比2周前增加94.3%;累計防治678萬畝次,同比減少29%。大部麥區輕于上年同期,西南麥區重慶平均病葉率為4.3%,豐都局部田塊最高病葉率達75.3%。江淮、黃淮麥區發生明顯輕于上年,平均病葉率多在2.5%以下,山西芮城、陜西漢中等地局部重發田塊病葉率達40%~100%。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川壩河谷區和成縣部分麥區重發田塊病株率達100%,病情較常年偏重。 (4)赤霉病在西南、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麥區開始逐步顯癥,累計發生面積39.1萬畝,同比減少47.3%,累計防治面積1,920萬畝次,同比減少32.4%。西南麥區重慶平均病穗率為2.2%,同比減少1.5個百分點,忠縣局部田塊最高達24.3%。江漢平原平均病穗率低于0.1%,個別感病品種最高為18.5%。安徽沿江、陜西南部麥區零星發生,病穗率為0.2%~1.5%。 (5)蚜蟲累計發生面積4,945萬畝次,比2周前增加88.5%,防治面積3,246萬畝次,接近上年同期。西南麥區一般百株蟲量為180~438頭,貴州興義、重慶榮昌局部重發田塊最高分別達3,500頭和2,000頭。江漢、江淮、黃淮麥區平均百株蚜量為50~81頭,局部重發田塊達1,000~2,500頭,江蘇淮北部分田塊達5,000頭以上,重于上年同期。華北麥區平均百株蚜量為1.2~5.8頭,河北吳橋最高為250頭。 (6)吸漿蟲在黃淮、華北、西北等麥區累計發生803萬畝,同比減少48.6%,比2周前增加11.4%,明顯輕于上年;防治36.7萬畝。主要發生區每樣方蟲量為0.7~1.4頭,寧夏平均為4.6頭,平羅局部為18頭,河北鹿泉局部田塊最高蟲量為160頭。 此外,莖基腐病在江淮、黃淮、華北等麥區發生較為普遍,山東發病田病株率為5%~30%,最高為100%;河北邯鄲局部地區發生較重,病田率10%~38%,病株率6.8%~26%,發生程度僅次于普遍發生的2018年。 2、防控進展 進入4月以來,小麥由南至北進入拔節至揚花期,小麥條銹病流行加快,赤霉病預防在即,病蟲防治進入關鍵期。各地高度重視、提早部署,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迅速掀起小麥病蟲防控高潮。截至4月17日,全國小麥病蟲害防治面積近2億畝次,為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害蔓延為害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病蟲防控工作部署。農業農村部4月9日發電部署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強化責任落實,加強監測預警,搞好分類防控,推進統防統治,精準指導服務。各地高度重視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先后多次就小麥赤霉病防控作出批示,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防控工作,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江蘇省政府分管領導4月11日在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暨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工作會議上專門強調要全力做好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河南省政府4月4日召開豫南地區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緊急會議,部署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陜西等省農業農村廳加強工作部署,及時召開防控現場會,印發明傳電報或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認識、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各級植保技術部門及時制定印發小麥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意見和防控方案,細化防控措施,加強工作調度,確保防控各項工作部署到位,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重大病蟲監測預警。各地加密加力監測調查,完善信息調度和會商預警制度,四川省于上年12月啟動了條銹病等小麥重大病蟲發生動態值班和周報制度,江蘇、河南等省于4月中旬啟動了赤霉病防控調度日報制度,安徽等省啟動了一周兩報制度,確保小麥病蟲信息渠道暢通。全國農技中心和各小麥主產省先后組織科研院所和農技推廣專家對小麥重大病蟲發生趨勢進行會商分析,及時發布趨勢預報,并通過新聞發布會、報紙、電視、廣播和微信等平臺加大宣傳。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省共發布情報、動態和警報1,000多期,發布電視預報200多期,印發防治技術資料150多萬份,發送手機短信300多萬條。 三是加強病蟲防控物資保障。中央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早到位,各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充分利用經費,專項用于小麥主產縣(市、區)開展條銹病、赤霉病、蚜蟲等重大病蟲防控。同時,各地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強化防控物資保障。據初步調度,全國小麥病蟲防控經費統籌達10多億元,農藥采購調集、施藥機械準備和統防統治隊伍動員全面落實,確保防控行動開展。針對赤霉病發生形勢,河南、安徽省分別籌措資金2.7億元和1.8億元,不少市縣也積極籌措病蟲防治資金,用于赤霉病防控藥械政府采購和開展赤霉病統防統治。 四是加強宣傳培訓技術指導。農業農村部及早印發了《小麥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指導意見》,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制定了小麥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方案,各小麥主產省制定了本省小麥重大病蟲全程防控指導意見,印發了小麥病蟲防治技術明白紙,加強了做好小麥病蟲全程防控工作的媒體宣傳和技術培訓。在防治關鍵時期,下派技術指導組,分赴小麥主產省開展防控技術指導。各地還抓住防控關鍵時期,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包村聯戶技術指導,提高防控技術到位率。 3、下步發生趨勢 據國家氣象部門預報,4月下旬,全國大部麥區氣溫正;蚱撸瓭h、江淮、黃淮及華北、西北等麥區有多次降雨過程,有利于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病害流行,有兩天以上連陰雨天氣的區域要重點做好赤霉病預防控制。5月,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麥區降水偏多1~2成,將加重小麥赤霉病流行危害;華北、西北東部等麥區氣溫偏高0.5~1℃,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麥區偏高1~2℃,對穗期蚜蟲繁殖危害有利。各地要加強監測和信息調度,及時發布預警,指導科學防控。 |
相關閱讀 |
草甘膦:揚農化工上半年扭虧 |
有機氯農藥研究新進展 長江水沙搬運功不可沒 |
吡蟲啉:價格高 風險增大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