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芝麻地老虎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9-6-28 17:26:00 |
地老虎俗稱地蠶、夜蛾蟲等,是芝麻生長期間常見的一種蟲害,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芝麻地老虎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供農戶們參考。 為害特點: 為害芝麻的地老虎主要為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均屬鱗翅目、夜蛾科。這2種地老虎在全國芝麻產區都普遍發生,咬食嫩莖葉,常引起芝麻缺苗斷壟。除為害芝麻外,還為害棉花、玉米、高粱、煙草、馬鈴薯、麻類及各種蔬菜、瓜類等幼苗。 形態特征: (1)小地老虎。成蟲是一種灰褐色蛾子。體長17~18mm,翅展40~50mm。前翅棕褐色,有2對橫線,并有黑色圓形紋、腎狀紋各1個,周圍有一黑邊。在腎形紋外,有一尖端向外的楔狀黑斑,外緣有2個尖端向內的黑斑,3斑相對。幼蟲形較大,為50~55mm,黑褐色稍帶黃色,體表密布黑色小顆粒突起,腹端肛上板有1對明顯的黑紋。 (2)黃地老虎。成蟲體長15~18mm,翅展約40mm。黃褐色,前翅橫線不夠明顯,中部外側有黑色腎狀紋及2個黑色圓環。雄蛾觸角為雙櫛齒狀,雌蛾觸角為絲狀。幼蟲體長40~45mm。黃褐色,體表多皺紋,顆粒突起不明顯。腹部末端肛上板有2塊黃褐色斑紋,中央斷開,小黑點較多。 生活習性: 地老虎發生的代數各地不一。小地老虎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發生4~5代,華南發生5~6代,廣西發生6~7代。黃地老虎在內蒙古1年發生2代,甘肅發生2~3代,河南、山東、河北發生3代。在大多數地區以幼蟲越冬,少數地區以蛹越冬。2種地老虎發生為害盛期,一般小地老虎在5月中下旬為害最盛;黃地老虎比小地老虎晚15~20d。2種地老虎幼蟲為害習性大體相同,幼蟲在3齡以前,為害芝麻幼苗的生長點和嫩葉,3齡以上的幼蟲多分散為害,白天潛伏于土中或雜草根系附近,夜出咬斷幼苗。老熟幼蟲一般潛伏于6~7mm深的土中化蛹。成蟲在傍晚活動,趨化性很強,喜糖、醋、酒味,對黑光燈也有較強的趨性,有強大的遷飛能力。在潮濕、耕作粗放、雜草多的地方發生。 防治方法: 一是掌握防治適期。將地老虎消滅在3齡之前,芝麻在“十字架期”為防治適期。 二是農業防治。改造低洼易澇地,改變地老虎發生環境。除草滅蟲,消除成蟲部分產卵場所,減少幼蟲早期食料來源。灌水滅蟲,漫灌一晝夜排干,滅蟲效果好。鏟埂滅蛹。可根據成蟲發生早晚,利用其趨光、喜食蜜源植物等習性,夜晚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三是藥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等1 000倍液,噴殺3齡前幼蟲,于傍晚進行,連噴2次,殺幼蟲效果95%以上。或噴施50%氧化樂果加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混合噴霧效果更好。對4齡后老熟幼蟲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500~600倍液或用氧化樂果加菊酯類藥液混合噴霧。還可用25%的敵敵畏服劑(5g)對清水1L,噴于切碎的草上制成毒餌于傍晚撒在地里。 四是人工捕殺。3齡以后早晨人工捕捉,在苗被咬斷處扒開土層捕殺。 |
![]() |
![]() |
相關閱讀 |
怎樣防治玉米耕葵粉蚧 |
黃瓜熱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辦法 |
如何防治雙孢蘑菇病害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