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萬引發肥市“滅門”慘案?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19-8-20 9:47:00 |
這幾天的肥市不太平,《曾經的百元股被申請重組 *ST鹽湖或面臨終止上市風險》、《鉀肥之王*ST鹽湖面臨破產重整? 回應:等待法院裁定》……一篇篇新聞、一條條評論,讓不明所以的業內著實為鉀肥捏了一把汗。 8月16日*ST鹽湖發布公告,稱收到債權人格爾木泰山實業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通知書》,泰山實業以*ST鹽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ST鹽湖進行重整。這引發了投資人對*ST鹽湖是否會宣告破產和終止上市的擔憂,更使得化肥業內擔心其氯化鉀生產和銷售受到影響,進而改變市場走勢。 對于一個年收入百億級別的資源型大鱷來說,439萬元的債務意味著什么?對于一個剛剛發布收到《重整通知》的上市企業,其股價卻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這又意味著什么?同時我們再看另一組數據:7月14日*ST鹽湖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虧4.2-5.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79億元明顯收窄;報告期內公司氯化鉀產品銷售了229.99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0.45萬噸,而平均銷售價格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85元/噸。 其實大家都知道,*ST鹽湖的主營業務氯化鉀是一直盈利頗豐的,近年來其提鋰業務也已成為又一亮點,只不過化工和金屬鎂兩個項目遲遲無法滿產,才導致財務費用和資產減值計提急劇侵蝕公司利潤,最終“披星戴帽”,面臨宣告破產和終止上市的風險。可以說*ST鹽湖走上重整之路已是背水一戰,但更是最后的出路和希望,只有通過重整才能更好地使企業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提升持續經營和盈利的能力。 氮磷鉀是作物生長的三大要素,目前我國氮磷資源自給自足且具備出口能力,唯獨鉀資源缺乏,對外依存度高,這使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ST鹽湖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是新中國第一家鉀肥生產企業,堪稱“共和國鉀肥長子”,建廠至今累計生產鉀肥已超過4000萬噸,是我國鉀肥自給率提升到50%以上的關鍵助力,是進口大合同價格守住“世界鉀肥價格洼地”的堅實后盾。2018年我國氯化鉀表觀消費量1460萬噸,*ST鹽湖一家獨占供應量中的三成,其行業龍頭地位顯而易見。 所以筆者用《439萬引發肥市“滅門”慘案?》為題,且大方坦誠就是“標題黨”,但卻并非是跟風蹭熱度,實則希望此事件能引起更多更大的關注,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其更加重視。與此同時筆者也要提醒廣大業內注意,雖然*ST鹽湖的重整哪怕是破產都不會對氯化鉀的供應造成絕對影響,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短期的、意外的影響,結合著最近進口鉀市場的挺價意向,未來氯化鉀價格走勢的變數恐再度增加。如何保護和引導鉀肥行業的健康發展,如何保障農民的用鉀安全并節約成本,如何在危機中尋求新的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我們期待著明天會更好! |
相關閱讀 |
新年伊始,國際國內鉀肥價格整體上漲 |
尿素:11.19日國際市場價格行情分析 |
磷肥市場遭受劇烈沖擊,行業未來發展該何去何從?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