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小菜蛾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9-9-4 16:12:00 |
茼蒿小菜蛾是一種常見的蟲害,嚴重影響了茼蒿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收益。那么,農戶們該如何防治茼蒿小菜蛾呢?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其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為害癥狀: 初齡幼蟲僅能取食葉肉,留下表皮,葉片上形成透明的斑塊,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幼蟲常集中為害心葉,影響包心。在留種菜上,為害嫩莖、幼種莢和籽粒,影響結實。 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華北地區每年發生4~6代,合肥每年發生10~11代,廣東20代。(2)越冬。長江及其以南地區無越冬、越夏現象。長江以北地區,成蟲在十字花科蔬菜、留種蔬菜及田邊雜草中越冬,幼蟲多數在菜心里越冬,蛹多數在菜株中部或葉片背面越冬。(3)發生時期。在北方于5~6月份及8月份呈2個發生高峰,以春季為害重,長江流域和華南各省以3~6月份和8~11月份為2次高峰期。秋季重于春季。(4)環境因素。菜蛾的發育適宜溫度為20~30℃。高溫干燥的條件有利于小菜蛾發生。十字花科蔬菜種植面積大、復種指數高的地區小菜蛾發生嚴重。(5)天敵。菜蛾絨繭蜂,姬蜂。 形態特征: (1)成蟲。灰褐色小蛾,體長6~7mm,翅展12~15mm。雄蟲體色較深;前翅灰黑色或赭褐色,翅后緣從翅基到外緣有呈三度曲波狀的黃褐色帶;腹部末端圓鉗狀,抱握器微張開。雌蛾色淡,灰褐色;前翅前緣淡黃或灰白色,后緣波紋色淺,呈灰黃色;腹部末端圓筒形。雌雄前翅緣毛均長,特別是靠近外緣處更長。后翅均為銀灰色。停息時兩翅覆蓋于體背成屋脊狀,前翅緣毛翹起,兩翅結合處由三度去波縱帶組成的3個連串的斜方塊。(2)卵。橢圓形,稍扁平,一端稍傾斜。大小為0.5mm×0.3mm,初產時乳白色,后變為黃綠色,具光澤。(3)幼蟲。共4齡,初為深褐色,后變為黃綠色至綠色。末齡幼蟲體長約10mm,紡錘形。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上有由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的2個“U”形紋,體上著生有稀疏的長而黑的剛毛。臀足向后超過腹部末端。(4)蛹。長5~8mm,顏色多變,有綠、灰黑、粉紅、黃白等色。肛門周緣有鉤刺3對,腹未有小鉤4對。近羽化時,復眼變黑,翅芽上有三度曲波狀紋明顯可見。蛹外被薄繭。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連作,以免蟲源周而復始發生。對苗田加強管理,及時防治,避免將蟲源帶入本田。蔬菜收獲后,要及時處理殘株落葉,及時翻耕土地,可消滅大量蟲源。(2)生物防治。釋放菜蛾絨繭蜂,姬蜂。每畝放性引誘劑誘芯7個,把塑料膜4個角綁在支架上盛水,誘芯用鐵絲固定在支架上彎向水面,距水面1~2cm,塑料膜距蔬菜10~20cm,誘芯每30天換1個。(3)物理防治。利用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采用多佳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可誘殺大量小菜蛾,減少蟲源。(4)化學防治。卵孵化盛期至2齡前噴藥,每畝用2.4%阿維?高氯微乳劑防治小菜蛾30ml,或5%丁烯氟蟲腈乳油 40ml2.5%多殺霉素乳油 60~80ml,或5%氟啶脲乳油 為60ml,或5%印楝素乳油 為100ml,或10%蟲螨腈懸浮劑 15~30ml,1.8%阿維菌素乳油 30~50ml加水20~50升,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30ml,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30ml加水40~50升,2.5%聯苯菊酯乳油 50~60ml加水20~50升,48%毒死蜱乳油 100~150ml加水20~50升噴霧,或80%易福乳油 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3齡后用80%易福乳油 1 000倍液。 |
相關閱讀 |
2024年農資業務員要想滿載而歸,這十句話必須要牢記! |
獼猴桃嫁接后如何管理 |
蜜柚病蟲害分類、發生規律及防治適期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