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用,綠色低毒,不易產生藥害……”近年來,超高的安全性已經成為農藥行業新專利成分上市的普遍賣點。當今創制一個新農藥約需投入超1億美金,篩選上萬個化合物,歷時8-10年時間,研發難度逐年加大。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球農藥法規的日益嚴格,不僅一些傳統的風險性農藥品種面臨禁限用,也對新農藥產品的開發提出更高的要求。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也讓農藥研發者必須對新農藥的安全性評估投入足夠多的重視。

以歐盟為例,2019年1月1日起,320種農藥禁止在其境內銷售,其中涉及我國正在生產、使用及銷售的農藥有60余個品種,這其中不乏惡霜靈、稻瘟靈、吡氟禾草靈、氟節胺等農藥產品,而百菌清(國內登記281個)、福美雙(國內登記722個)、丙環唑(國內登記417個)等大宗農藥品種也正逐步被禁止使用,其禁用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對人類、鳥類、水生生物和野生哺乳動物均具有高風險。
在國內,一些農藥也因安全性問題被“叫停”。在湖北一些茶葉和柑橘主產區,多菌靈由于在某些作物上嚴重的超標問題,已經被禁止銷售和使用;甲氧蟲酰肼,關于該產品抗藥性、對環境的影響、蝦蟹套養稻田使用的安全性等問題一直存在,這些都應成為農藥企業新產品登記和布局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事實上,農藥的安全性與農藥的合理使用密切相關。以植物生長調節劑產品2,4-D為例,因其使用濃度不同,作用有較大差異。在較低濃度下2,4-D可作為植物細胞離體培養的培養基的成分,如誘導愈傷組織、芽、根的形成等;中等濃度下,可以防止作物落花落果、誘導產生無籽果實和果實保鮮等;在更高濃度下,可以殺死多種闊葉雜草。正在因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高技術門檻應用,才成為農藥行業利潤空間最大的農藥品種之一。
所以,新農藥、新技術研發,合規合法的安全性是第一要點,同時也要加強應用技術研發,精準科學合理應用是關鍵。只有這樣,農藥產品才能實現企業賣著安心,經銷商賣著舒心,農戶用著放心,避免因安全性問題帶來的藥害、生態破壞等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