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賣假農藥獲利上百萬,涉案廠家連續(xù)參加農資展會開辟市場 |
來源:農財網農化寶典 2020-6-17 9:54:00 |
一個不起眼的“小作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竟然靠制售假農藥,非法獲利100多萬元。近日,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高港分局發(fā)布消息稱,經過警方近兩個月的縝密偵查,一個隱藏在山東省臨邑縣的假農藥制售黑窩點被警方一舉搗毀,4名犯罪嫌疑人落網。警方當場繳獲2.4萬瓶假農藥以及灌裝生產設備一套,案件涉及全國10余個省市,假農藥累計銷售案值高達600余萬元。 農場主網購假農藥 果蔬病蟲害反而加劇 今年4月9號,泰州市高港區(qū)大泗鎮(zhèn)農場主王某,來到轄區(qū)派出所報警稱,自己買到了假農藥。據王某反映,自己在當地承包了500多畝土地,種植了草莓、葡萄等時令水果和大片蔬菜。然而,就在各類時令果蔬即將上市時,4月初,農場里的部分果蔬開始出現了病蟲害。 為確保果蔬不受影響,王某通過網上聯系后,立即購買了某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農藥進行噴施。然而,使用了購買的部分生物農藥后,農場里果蔬的病蟲害不僅沒有得到控制,反而卻更嚴重了。王某猜測自己很可能購買到了假藥,于是立即停止了使用并采取補救措施,同時向警方報了警。 鎖定制售假農藥源頭 接到王某報警后,大泗派出所在高港分局治安大隊的指導下,立即聯系高港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對王某提供的假農藥委托具備資質的相關專業(yè)機構進行了鑒定。 “其實,光憑肉眼就能看出是假藥,同一箱農藥生產批號都不一樣。”大泗派出所副所長劉國強說。經專業(yè)機構鑒定,王某購買的這些生物農藥的確系假冒偽劣產品。產品批號、生產廠商全是偽造的。 警方隨后對該案進行立案偵查。經調查警方發(fā)現,生產該農藥的某生物科技公司為假冒偽造。通過對物流單和付款方式等線索進一步分析摸排,警方最終認定,山東省臨邑縣的楊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5月11號,民警趕赴山東臨邑開展相關偵查工作。在當地警方的全力支持下,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楊某。5月20日,高港警方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在楊某位于臨邑縣臨邑鎮(zhèn)老馬家村北大街的生產窩點,將楊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并當場查扣假農藥產品2.4萬余瓶,自動化生產灌裝設備一套。 大肆制售假農藥牟利 蹭農展會開辟市場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楊某等人對制售假農藥并從中非法獲利10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經查,楊某畢業(yè)于某大學化學專業(yè)。2013年,楊某做起了農藥銷售工作。2018年,做了5年農藥銷售的楊某發(fā)現,單純的銷售賺錢太慢,楊某于是在臨邑縣臨邑鎮(zhèn)老馬家村北大街租了一間房子,開始嘗試自己生產農藥。 2019年初,楊某投資50萬元購買了一套二手灌裝生產線和生產原料,在未經任何審批許可的情況下,開始利用自己大學里掌握的化學知識和網絡上搜索來的相關配方,在小作坊里加工生產假農藥。 據楊某交代,他生產的農藥大多是殺蟲劑。為牟取暴利,楊某通常假冒其他正規(guī)的生物科技公司名稱,通過過去自己跑農藥銷售時積攢的老客戶,私自銷售這些自產的假農藥。 為進一步拓展市場,楊某還先后兩次前往濟南參加農資展銷會。為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楊某以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印制宣傳冊,在展銷會上四處推廣宣傳,讓所有的參展商誤以為楊某就是正規(guī)的農藥生產廠商。一旦與客戶建立聯系,楊某便會以電話或者微信的方式聯系買家,然后通過物流渠道發(fā)貨。 目前,楊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高港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之中。 |
![]() |
![]() |
相關閱讀 |
注意!目前銷售的敵草快復配劑均為假農藥 |
農藥終端經銷商該怎樣面對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 |
河北巨鹿開展金銀花蠐螬防治藥效試驗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