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意:小麥田播娘蒿種群已對雙氟磺草胺產生抗性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20-6-30 8:30:00 |
山東省小麥田采集的40個播娘蒿種群中已有20%的種群對雙氟磺草胺產生抗性……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種冬小麥田分布廣泛且危害嚴重的闊葉雜草,雙氟磺草胺則是目前冬小麥田防除闊葉雜草應用面積最大的一種ALS抑制劑類除草劑。 雙氟磺草胺經多年應用后,對部分區域冬小麥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與當地播娘蒿對雙氟磺草胺產生抗藥性有關。 為明確山東省冬小麥田播娘蒿對雙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機理,為制定小麥田播娘蒿等闊葉雜草精準區域防控提供理論依據,山東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員以播娘蒿為研究對象,在溫室內采用整株生物測定法,測定于2017年5月采集的40個播娘蒿種群對雙氟磺草胺和對比藥劑苯磺隆、2甲4氯共3種除草劑的抗性水平,同時根據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設計引物,提取對雙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單株基因組DNA,測序獲得序列與敏感型基因進行比對,查找突變位點,明確靶標抗性機理。 抗性水平測定結果表明: 40個播娘蒿種群中有32個對雙氟磺草胺敏感,占80%,低抗、中抗和高抗種群分別有3、3和2個,JN-1、JNI-2、LY-2為低抗種群,LC-3、LY-4、YT-1為中抗種群,相對抗性指數(RI)分別為49.00、26.44、21.09,BZ-1和DZ-3屬于高抗種群,RI分別為52.00和194.00。 對BZ-1和DZ-3進行的ALS基因檢測結果表明,BZ-1種群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發生CCT(Pro)到TCT(Ser)或CTT(Leu)突變,DZ-3種群ALS基因第574位氨基酸發生TGG(Trp)到TTG(Leu)突變。 另外,40個種群中對對比藥劑苯磺隆產生抗性的種群有19個,占總樣點數的47.50%,低抗種群有11個,中抗種群有6個,RI分別為38.05、13.55、11.54、10.45、11.50、11.02,高抗種群為DZ-3和LY-4,RI分別為244.75和68.50;40個播娘蒿種群對另一種對比藥劑2甲4氯沒有產生抗藥性。 綜上,山東省小麥田采集的40個播娘蒿種群中已有20%的種群對雙氟磺草胺產生抗性,且高抗雙氟磺草胺的播娘蒿種群發生不同位置氨基酸取代。播娘蒿對苯磺隆的抗性仍很嚴重,但對激素類除草劑2甲4氯未產生抗藥性。 研究人員指出,針對播娘蒿發生區域,不能單一使用雙氟磺草胺,應推廣多種作用機理的除草劑交替、混和使用,從而延緩和控制雜草產生抗藥性,同時擴大殺草譜、降低除草劑使用量。 截至2020年6月25日,我國批準登記雙氟磺草胺產品198個(有效狀態),其中原藥25個,制劑173個(單劑71個,混劑102個,全部在小麥田登記;青島清原農冠抗性雜草防治有限公司的16%雙氟·氯氟吡懸乳劑同時在玉米田和高羊茅草坪登記)。 |
![]() |
![]() |
相關閱讀 |
中國農藥企業轉型升級之路怎么走? |
從今年農藥價格的突飛猛進看今冬明春農藥市場走向 |
當季熱點——農藥監督抽查技術培訓班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