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殺菌劑對玉米褐斑病的藥效測評 |
來源:現代農藥 2020-8-18 9:12:00 |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病害是限制玉米產量主要因子之一,因區域差異而南北各有不同但玉米生長中后期的褐斑病具有暴發強、發生重等特點,一般可造成減產10%~20%,而中后期玉米植株高大,防治費時、費力,防治效率低,較為困難。 為突破玉米中后期病蟲害防治瓶頸,農技人員探索出了“一防雙減”技術,即在玉米大喇叭口-雌穗花絲萎蔫期一次噴施殺蟲劑和殺菌劑,減少后期蟲害發生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為篩選防控玉米中后期褐斑病的高效殺菌劑,驗證當前主要防治病害的殺菌劑對玉米中后期病害的防控效果,優化、集成“一防雙減”配套施藥技術,開展了針對玉米褐斑病的7種殺菌劑防效試驗。 材料 方法 水稻品種 麥茬玉米,聊玉23 供試藥劑及用量 1:30g/L 苯甲·丙環唑乳油(愛苗),瑞士先正達公司 20mL/畝 2:30g/L 苯甲·丙環唑乳油(澳丹),澳大利亞紐發姆公司 20mL/畝 3: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瑞士先正達公司 30g/畝 4: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高),瑞士先正達公司 30g/畝 5: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凱潤),德國巴斯夫公司 30mL/畝 6:18.7%丙環·嘧菌酯懸浮劑(揚彩),瑞士先正達公司 10g/畝 7: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安泰生),德國拜耳公司 45g/畝 8:清水對照(CK) 施藥及調查方法 試驗設7個藥劑處理區及1個空白對照區,共8個小區。每小區800m2,隨機排列,中間設4m隔離帶。藥劑處理區于玉米雄穗萎蔫期(8月7日)用藥一次。施藥器械為背負式動力噴霧機,型號為3WZ~25,畝用水量40kg。 每個處理區分別于藥前、 藥后10d、20d各調查一次。每個處理區調查時分3個片區, 每個片區5點取樣,每點5株調查全部葉片,記錄病葉數、病情指數。(玉米葉部病害嚴重度分級方法:0級,無病;1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1%~25%;7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26%~50%;9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1%以上。) 計算公式 病情指數=Σ(各級病葉數×相對級值)/(調查總葉數×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指×處理區藥后病指/(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指×處理區藥前病指)]×100 保葉率(%)=綠葉數/總葉數×100 保葉效果(%)=[(處理區保葉率-對照區保葉率)/對照區保葉率]×100 各樣地畝產=(畝穗數×穗粒數×實測千粒重×0.85)/1000000 所得數據顯著性分析運用SPSS數據分析系統,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 結果 分析 如表1所示,藥后10d處理區7種藥劑均能對玉米褐斑病起到較好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61.57%~69.16%,平均防效整體呈處理2>處理1>處理5>處理7>處理3>處理4>處理6的趨勢。其中處理2防效最高,為69.16%,顯著高于處理6(p<0.05);處理6防效最低,為61.57%,除與處理4差異不顯著外,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0.05)。藥后20d,7種殺菌劑對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仍較為理想,平均防效58.00%~68.80%,處理1防效最高,為68.80%,顯著高于處理4、6和7(p<0.05);處理6防效最低,為58.00%,顯著低于其他6個處理(p<0.05)。 表1 藥劑防治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 玉米收獲前10d各處理保葉率處理1和處理5保葉效果最好,為14.16%。測產結果表明,處理1平均畝產最高,為745.3kg,顯著高于處理6和對照區(p<0.05);處理區較對照區畝增產37.9~72.4kg,增產幅度5.6~10.8%。 綜合來看,7種進口殺菌劑對玉米中后期褐斑病均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綜合人工、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等因素來看,推薦使用30g/L苯甲·丙環唑乳油(愛苗)20mL/畝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凱潤)30mL/畝進行玉米褐斑病病害防控。 |
相關閱讀 |
原藥草甘膦:國際忙碌國內冷清 |
協商機密協議剛過一天,孟山都就讓拜耳失望了,放什么招? |
捋一捋農資行業各渠道的合作關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