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景氣周期! |
來源:農資導報 2020-9-12 8:50:00 |
下面通過一組數據來分析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形勢和對化肥的影響。 今年1~7月,中國進口小麥42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16.3%;進口大豆5513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7.7%,預計全年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進口玉米替代品約750萬噸(高粱、大麥、木薯等)。 今年玉米進口配額720萬噸,7月份增加了臨時進口配額500萬噸(以上進口基本完成)。據傳,某央企又獲得關稅配額外1000萬噸的進口額度。如以上配額全部用完,今年玉米進口總量將達2220萬噸(2019年全年進口不足500萬噸)。 今年玉米臨儲拍賣已經進行15輪,總成交量約5684萬噸。今年一次性儲備玉米拍賣成交量約1000萬噸。據傳,國家將定向拍賣3000萬噸飼料小麥和稻谷,這部分拍賣主要是對飼料中的玉米進行替代。 大豆進口雖然可能創歷史新高,但算是常態化水平,小麥進口大幅增加,但數量級不大,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玉米:如以上傳聞最終兌現,那么,在不考慮后期玉米替代品進口增加的情況下,通過進口、臨儲拍賣、定向銷售,共向市場投放了約1.26億噸玉米及其替代品。 現階段臨儲拍賣的出庫量還不到50%,而新配額進口、水稻、小麥的定向銷售也未形成,最終有多少成為社會結轉庫存尚不可知,因此玉米到底有多大的缺口并不確定。但值得警惕的是: 1、2018年玉米臨儲曾拍出了1億噸的成交量,同今年的量級差距不大; 2、在巨量投放的情況下,玉米期貨價格仍處于高位; 3、今年長江、淮河流域和東北都遭遇嚴重洪澇災害,部分地區糧食減產恐難避免; 4、今年生豬出欄量恢復,但遠沒有達到2019年前的水平,飼料消費仍處上升階段。 雖然1.26億噸的玉米及替代品的投放不能被當作產不足需的缺口,但糧食安全防的是萬一,寧可高估,不能低估。今年年初,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政府就把農業生產恢復放在了首位,把糧食安全列入了“六保”中,提出要擴大雙季稻面積和提高復種指數,證明政府已經做了超前部署。今年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影響了政策效果,促使國家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措施:穩定預期;加大農產品投放力度;擴大進口;節約糧食;增加國內種植面積。 增加糧食種植面積一定是政策的首選,但至今尚未明確,或同農業的季節性相關。隨著秋種臨近,相信很快見分曉。據測算,全部靠國內填補這個缺口,需要新增2億畝/年以上的種植面積。在抑制部分需求和擴大進口等多管齊下的情況下,確保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也至少需要增加1億畝/年以上的玉米或其替代品種植面積,帶來的尿素需求增長或高達300萬噸/年。 毫無疑問,國內具有增加種植面積的基礎。光、熱、水條件好于北方的淮河以南地區,近年來只種一季稻的現象很普遍,有提高復種指數的潛力;當年調減的5000萬畝玉米面積可以部分恢復;可以調降3000萬畝的休耕輪作面積;減少拋荒面積。只要政策得當,執行有力,種植面積完全可以滿足國內糧食安全需要。 年初至今,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央在糧食安全上表現出了高度的警覺性,糧食安全的底線不會失守。把國家的糧食安全同化肥聯系起來做系統性思考,很容易得出結論:化肥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景氣周期! |
相關閱讀 |
一份摻混肥料檢驗報告 同一批樣品三次結果竟然不同 |
3.14日廣西尿素市場價格堅挺 |
中國力爭2012年鉀肥價格談判中簽低價合同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