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農藥銷售“繞道”朋友圈?這條“暗道”應斬斷! ! |
來源:農財網農化寶典 2020-10-14 9:00:00 |
金秋時節,五谷豐登。農業豐收離不開農藥等農資用品的保障,然而卻有不法分子卻利用網絡渠道,銷售偽劣農藥,不僅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也給相關的執法監管提出了新挑戰…… 一包“除草劑” 60畝生姜絕收 蔡師傅是仙居縣橫溪鎮的一位種植大戶,承包了當地60畝的生姜田,為了解決田地里的雜草,一年多前,他在鎮里的一家農資用品商店購買了一款農藥除草劑。 然而讓蔡師傅沒想到的是,使用了這款“專至”牌生姜專用除草劑后,沒過兩三天,雜草沒去除,60畝田里的生姜卻大面積枯萎。經過農業部門調查,這款除草劑當中添加了一種國家明令禁止的隱形成分——“撲草凈”,根據《農藥管理條例》的規定,這樣的農藥屬于假農藥。 因為案情重大,農業部門將案件移交給警方,經過詢問,農資店店主表示,農藥是從網上買的。 仙居縣公安局橫溪派出所副所長潘鵬:老板告訴我們,他是通過微信聯系到了一家專門賣除草劑的一個商家。價格這方面肯定是會比市場上稍微便宜一點。 順著相關線索,警方最終找到了生產偽劣農藥的黑窩點以及負責人劉某。經調查,從2017年起,劉某就在未取得相關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始生產農藥,并假冒知名企業的產品進行銷售,其公司對外銷售的偽劣農藥多達80余種,初步核查,涉案金額達7600余萬元。 犯罪嫌疑人劉某:我們銷售方式就是以微信為主,就是通過百度、通過地圖來檢索這些客戶的信息,或者到書店買這個國家印的這種黃頁,然后就是給客戶通過加客戶的微信打電話,或者是微信聊天銷售。 網購平臺監管嚴 假農藥銷售“繞道”朋友圈 事實上這樣的案件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網絡銷售偽劣農藥導致農戶受損,農產品絕收的案件時有發生,為了打擊這類違法行為,早在2015年,浙江省農業部門就與多個大型電商平臺建立合作溝通渠道,明確在互聯網上出售農藥的主體,需具備相關資質并要求公開公示證照。 然而為了規避監管,一些不法分子就轉而利用起了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軟件平臺,讓違法行為變得更加隱蔽。調查中,記者也走訪了多家農藥經銷商和農資用品店,一些店主表示,目前的確有不少農藥通過社交平臺等網絡渠道在銷售,其中不乏一些冒充知名企業的產品,這些農藥的質量根本無法保證,但價格低廉,于是就會有店主貪便宜購買。 農藥店店主:網上現在有好多都在賣農藥的,小廠生產的包裝袋跟正品一模一樣的,但是效果不一樣的,沒用的。 農業執法部門表示對于這種銷售偽劣農藥的新渠道,目前執法監管中也的確遇到了一定難題。一個方面涉及到管轄權的問題,另一方面網絡銷售的話溯源有難度。 社交平臺監管難 加大宣傳推行實名制購買 據了解,目前在微信等平臺銷售的偽劣農藥生產窩點大多分布于全國各地,如仙居縣這起案件中,生產窩點就位于外省,這給執法部門的追查帶來了不小難度,往往需要往返千里之外異地取證,同時調查中還需要協調聯系公安,網絡信息管理,網絡平臺公司等主體,調查過程較為復雜和漫長,而在此過程中,不少偽劣農藥已經被使用,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 而針對偽劣農藥“借道”網絡社交平臺銷售的問題,目前,浙江省農業部門也高度重視,將與公安機關等加強合作,加大打擊力度,一方面嚴格要求農資銷售主體必須規范經營,從合法渠道進貨,并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加強監管,同時也將加強對農戶的宣傳,進一步推廣農藥實名制購買等措施,及時進行清查和溯源工作。 銳評: 斬斷網絡銷售偽劣農藥的“暗道”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而在糧食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保障農業生產更加具有重要意義。偽劣農藥對農民、農業生產的危害性不言而喻,面對如今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等渠道銷售偽劣農藥的新問題,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懲處力度,讓違法傷農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同時也要對癥下藥,斬斷一條條非法的“暗道”,讓不法分子望而卻步。 |
![]() |
![]() |
相關閱讀 |
專家系統闡述聚酮類天然產物農藥前體供給及高產策略 |
剛剛!廣東水稻每畝氮肥最高用量定了 |
用量少、藥效好,靶向農藥的優勢和難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