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氯化鉀大合同:降低了起點 提升了高度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21-2-2 9:31:00 |
就當尿素、磷銨大漲而氯化鉀剛要重整旗鼓嘗試跟隨其腳步的時候,1月29日國際突然傳來白俄羅斯BPC與印度IPL簽訂了2021年氯化鉀大合同的消息,半個月就談成,尤其是僅17美元的漲幅引起了鉀肥市場的一片嘩然。不光是國內,國際另外兩大供應商加鉀與俄鉀也迅速蹦了起來表達了自己強烈的不滿,眼看著寡頭壟斷間的"內訌"一觸即發。 這是怎么了?國際國內氮、磷都大漲,偏偏氯化鉀卻兩頭都這么疲軟嗎?不論如何,人家兩個公司80萬噸的合同已經是簽訂了,咱們的后市會如何發展,又要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印度大合同。 降低了起點 其實原本業內就認為中、印兩國新年度的氯化鉀大合同價格的漲幅會在20美元左右,現在談了一個17美元,仍算是比較符合原預期,但這里的重點是"原"字。原本國際氯化鉀供應商一直在努力促進現貨市場到岸價的上行,在美洲市場已經很明顯,目前巴西地區大顆粒氯化鉀到岸價跟中國剛簽訂2020年大合同那會兒相比已上漲了約40美元,東南亞地區棕櫚油價格的回暖也讓供應商們在亞洲市場的漲價信心得以增強。而近期國際氮肥、磷肥全盤大漲,氯化鉀供應商們自然就快要按捺不住了,結果現在BPC突然出手,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那兩家在辦公室里跺腳的模樣。 因此首先我們要有一個認識,就是印度這80萬噸247美元到岸的氯化鉀,說是大合同,但能不能就此把中、印以及全球的2021年的氯化鉀價格給蓋棺定論了,這一點暫時是不能確定的,仍有待觀望。在國際報道里似乎就留下了一處伏筆,即"該協議將支持全球鉀鹽市場的穩定,并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價格"。而在歷史上中、印大合同談判也的確"分家"過,出現過不止一次所謂過渡性合同。 當然,觀望的同時或至少在前期,印度的這個大合同還是會對氯化鉀市場產能一定影響的。咱們暫且不去考慮老外們的勾心斗角,就說國內市場,原本已經有一些港口和邊貿的貿易商開始控制低價接單甚至是直接小幅提價了,比如港口60%大紅顆粒的報價大多已重回2100元上方。筆者原本預計的也是,春節長假后氯化鉀價格逐漸呈現整體性上漲,一直漲到3、4月份我國大合同簽訂,因為新成本明朗且一定會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國內、國際貨源也再度開始增加,所以價格將轉為回落,然后慢慢觸底,并尋找新的漲價機會,進而再現2020年下半年氯化鉀的那輪漲勢。 現在印度大合同來了,咱們的節奏恐怕就要亂了,不過只是"恐怕"而已,筆者認為并不絕對,充其量就是上面的預計里春節后的那一輪小漲勢起不來了而已,即便當前的穩中稍顯疲軟的局面多維持一段時間,價格本身也并不會出現什么大落,這一點本來也是業內的共識,即無論怎么折騰,2021年的氯化鉀都注定會在大合同成本線之上折騰。也就是說印度大合同可能僅會拉低氯化鉀上行之路的起點,但不會改變其價格形勢向好的方向。 提升了高度 可以說印度氯化鉀大合同出現在了錯誤的時間,但其談判本身確定的17美元的漲幅卻是完美的,是印度人偉大的勝利。而印度再次率先簽訂了大合同,勢必會增加我方大合同談判的緊迫性。這一點是好事,筆者很早之前就已經呼吁過至少兩次,希望早談、早簽,確保低價簽單,確保用鉀安全。如果我們能在近期也把大合同簽訂下來,15-20美元的漲幅我認為都是可以接受的,依然會保住我們價格洼地的地位。 而且洼地與否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現在更重要、更積極的意義在于穩定肥市。下游儲備還明顯不足,最近氮、磷價格一漲再漲,已經在心態上影響了很多的業內人士,從不屑到恐慌再到參與與助推,照此發展下去春季肥價很可能會繼續向上突破,要么種植者大幅升高成本,要么漲勢突然斷裂很多廠商血本無歸,這都是不利于農業安全的。而疫情時代,農業安全之重想必不用過多解釋了吧? 在大家都頭腦有些開始發熱的時候,氯化鉀的這一盆冷水澆下,多少可以讓大家多想一想,到底是氮磷的不正常瘋漲把疲軟的氯化鉀拉起來,還是正常的氯化鉀把飄起來的氮磷給拖下來。 綜合來看,對于印度氯化鉀大合同,鉀肥人不必恐慌,該漲的終將會漲,氮磷人不應該忽視,不該漲的找再多理由也只是時間的早晚。待到春暖花開,疫情終將過去,農業安全我保證,健康發展爭光榮! |
![]() |
![]() |
相關閱讀 |
關注土壤修復,減少化肥施用量 |
硫酸市場行情走俏 |
一銨價格依舊高位運行,64%二銨處境尷尬!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