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回顧肥市這大半年,怎一個“漲”字了得!
來源:農資與市場官方號 王穎    2021-8-13 9:02:00
    

    回顧肥市這大半年,喜憂參半。

    喜的是上下游企業步入量價齊升的景氣階段,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帶動企業出現大幅增長,行業在全面恢復之中持續呈現向好態勢。

    肥料這大半年,氮肥火、磷肥熱、鉀肥剛需有看點,復合肥價格支撐不減,諸多現象表明,各肥料品種價格高位,銷量提升,肥料行業景氣度正在回升。

    “國內磷復肥行業目前正呈現持續向好態勢。特別是今年春季,主要復合肥企業的開工率更是達到了79%的歷史峰值�!敝袊讖头使I協會理事長周竹葉在第二十八屆全國磷復肥行業年會上指出,受疫情、需求等諸多因素影響,肥料行業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

    憂的是原料價格一路飆升,且貨源緊張,帶來肥料價格的上漲,但終端消費者難以接受,復合肥行業和渠道代理商兩頭承壓。

回顧肥市這大半年,怎一個“漲”字了得!

    糧價攀升疊加原料上漲,

    化肥價格一路高歌猛進!

    今年以來,國內肥料市場表現搶眼。

    今年上半年,尿素價格已經不能簡單地用“漲價”二字來形容,而是快要“漲瘋”了�!隘偂钡绞裁闯潭�?國家出臺了調控手段,都沒能把尿素價格降下來。

    Wind數據顯示,尿素指數從2020年6月24日的1495點上漲到2021年7月21日的2519點,1年時間漲幅為68.49%。尿素主流價格從年初的1860元(噸價,下同)上漲到7月中旬的2760多元,6月,部分地區尿素出廠價格已經高達2900元,創歷史新高。

    由于漲幅過大,6月中旬國家還發布了調控手段。本以為尿素行情會跌破2000元,然而也只是不痛不癢地跌了100元左右。

    磷肥價格同樣呈現上漲態勢。根據iFinD數據,截至7月中旬,國內磷酸二銨價格達 3317元,較今年年初上漲約35.9 %;磷酸一銨價格為3050元,較今年年初上漲了44.1%。

    在出口方面,磷酸二銨的出口均價也是一路上揚。2021年5月磷酸二銨的出口均價已升至525美元,較2021年1月的368美元上漲了42.7%,較2020年5月的304美元上漲了72.7%,漲幅明顯。

    作為我國的稀缺肥種,鉀肥價格更是不斷攀高,不斷上演“昨日高價已成今日低價,而今天我不想報價”的戲碼。

    今年上半年,氯化鉀最大漲幅達到了2000元,部分月份漲幅過千元。青海鹽湖出臺六月份官方報價,60%晶、粉氯化鉀價格執行2450元,7月初價格上調320元,60%晶、粉第一到站價2770元;8月初這一價格繼續上調,提升至3270元。

    硫酸鉀價格從去年四季度一路全面上漲,各品種最大漲幅約80%,曼海姆52%全水溶粉從2500元累計漲了2000元已高達4500元。這樣的價格已經使得2021年成為了硫酸鉀價格歷史的第二高位(在2008年高端價格曾接近過6000元)。其中6-7月份漲勢最猛,7月初曼海姆52%全水溶粉的價格較5月底漲了1450元,是前面8個月漲幅的2.6倍!

    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很多,煤炭、天然氣、磷礦石、硫酸等原料價格上漲,為尿素、磷肥價格上漲提供了成本支撐;全球糧價上漲,帶動化肥需求增速明顯。

    總的一句話來說,2021年,化肥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化肥需求明顯提高而新增產能不足,導致肥料供應緊張。

    在需求方面,受高溫干旱氣候以及疫情影響,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走高,世界多國開始重視糧食安全,農業種植面積增加,帶動化肥需求。

    在農資的消費支出中,肥料占比最大,其市場需求量和價格,與作物種植收益息息相關。以玉米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農民的種植收益預期,農民種植投入意愿明顯提高,對化肥價格產生積極影響。

    而在供給方面,由于國內安全環保監管趨嚴,低效產能退出,同時全球新增產能有限,化肥供給陷入緊張。尿素、磷銨等肥料的大量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供應緊張形勢,助推價格上漲。

    肥料產品量價齊升,

    龍頭企業呈現高增長勢頭

    肥料價格的持續走強,帶動了肥料企業的業績增長,原料、復合肥、特肥、流通渠道等優質企業受益行業景氣回暖,全線暴漲,出現了高增長勢頭。

    河南最大的尿素生產商,心連心化肥,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5.73億元,同比增長53.31%;實現毛利21.18億元,同比增長99.37%;歸母凈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258.36%。業績的增長得益于公司化工及化肥產品的量價齊增。

    其中,尿素銷售收入20.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這主要是由于尿素產品的銷量和平均售價分別增長約8%和23%所致;復合肥銷售收入19.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主要是由于復合肥的銷量及平均售價分別增長約5%及8%所致。

    磷肥巨頭云天化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5億元-16 億元,第二季度單季盈利9.25億元-10.25億元,環比上漲60.8%-78.2%。六國化工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54億元,同比增長21.35%;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32.23%。

    鉀肥巨頭鹽湖股份今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達20億元-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69%-59.15 %;藏格控股今年上半年預計盈利3.9億元-4.3億元,同比增長374.91% -403.11%,氯化鉀銷售價格相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營業收入及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復合肥龍頭企業史丹利今年上半年預計盈利2.35億元-2.76 億元,同比增長 70%-100%;第二季度單季實現歸母凈利潤1.33億元-1.74 億元, 環比增長30.39%-70.59%。

    可以預見,肥料企業今年上半年都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從各企業所公布的半年報數據來看,支撐肥料企業上半年井噴式增長的原因有三。

    第一,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以及主糧價格的上漲,帶動了農資市場的活躍,肥料整體需求增長,尤其是對于品牌肥料的消費能力明顯提升,企業必然也跟著增長;

    第二,隨著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部分企業進行了價格調整,確保了產品的毛利空間,從而提升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今年大多企業的爆發式增長,更多受益于企業主銷產品的量價齊增,體現在企業利潤額的增加上。

    第三,受疫情和國際市場需求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肥料出口較為火爆。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6個月,中國累計出口各種肥料1624萬噸,同比增幅為36.1%;累計出口金額51.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94.2%。出口量的大幅增長,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業績。

回顧肥市這大半年,怎一個“漲”字了得!

    價格傳導不下去,渠道全面承壓

    總體而言,肥料行業在今年上半年處于可喜可賀的上升勢頭。但是,我們也要能夠發現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因為有些問題是不可回避的。

    問題之一便是漲價傳導的不順暢,導致終端渠道的全面承壓。如果說漲價給上游原料企業帶來的是利好,對于復合肥企業和渠道終端來說,肥料漲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

    一方面是單質肥價格過高,嚴重擠壓了復合肥的利潤空間,一些不具備原料優勢的肥料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甚至處于虧損邊緣。另一方面,復合肥價格上漲,使得經作區部分用戶放棄使用復合肥,選擇價格差不多的水溶肥等特肥產品,導致高價復合肥有價無市。

    肥料是剛需產品,農戶不得不用,只是當農資漲價的幅度超過了農戶的預期,農戶對于肥料的需求量就會降低。

    以尿素為例,往年尿素的價格不超過100元一袋,今年一袋尿素的價格是135元,經銷商就是虧本賣,也得130元。尿素價格高了,來買尿素的人就變少了,要么減少尿素的追施,要么換成復合肥。

    在春季,由于糧食價格的上升,農戶對于化肥的需求還是高于往年的。但是當糧食價格上漲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農資漲價的速度,農戶就不買賬了。

    對于經銷商而言,進貨的價格上漲了,賣貨的價格漲不漲都難:漲價吧,怕得罪了客戶,客戶走了;不漲吧,就是賠錢賣貨。價格太高不進貨,擔心沒有貨丟失顧客;進貨又擔心壓了貨,價格掉下去。

    目前正處于秋季備肥季節,經銷商擔心大量囤貨后價格會下降,都不敢收款或大批量囤貨,農戶對于提前備貨的積極性也不高。

    成本支撐強勁,復合肥不得不漲價,但是農戶不買賬,處于中間環節的經銷商承擔了大部分壓力。

    國家出手調控,肥價回落在即

    肥料漲價的背后,有原料成本的支撐,有供應緊張的因素,也有一批跟風的廠商在囤貨,越囤市場供應越緊張,越囤市場價格越高,越囤終端消費者越是不買賬。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所以,今年上半年,國家監管層面不斷加強化肥價格監管力度。

    5月份,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6月中旬,農業農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供銷合作總社聯合下發《關于切實加強化肥供應保障“三夏”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夏季化肥供應,全力保障“三夏”生產,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

    6月底,國家發改委和市場監管總局派出聯合調研組,到河南和河北兩省開展專題調研,了解化肥期現貨市場運行情況。

    7月底,國家發改委約談提醒部分重點化肥企業,要求企業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或捏造、散布漲價信息。

    8月份,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鉀肥等化肥品種價格的生產和經銷企業立案調查。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化肥價格秩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隨著各項政策的密集出臺,隨著一系列政策調節措施的落實,肥料及上游原料的供需矛盾將得到緩解,市場價格將回歸理性。預計下半年化肥價格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后,最終有望下降到農民“能接受”的價格。

相關閱讀
岐山公示測土配方設計工作
新洋豐肥業參與中澳研究課題,解決國際間土壤質量退化問題
鉀肥邊貿何去何從?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