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1)成蟲:成蟲雄蛾翅展49~61毫米,雌蛾52~68毫米。頭、胸背面淡黃色,翅基片和后胸深褐色,前者和后者各有1條紅棕色橫線,腹部背面褐黃色,每節兩側各有1黑色斑紋,雄蛾腹末第2、3節后緣各有1條黑色橫線,雌蛾腹末第2節黑色。前翅黃色,中脈至前緣有數條斷續的細縱線,中脈至肘脈之間紅棕色,外緣至亞外緣間黑褐色,外緣線波狀,黃褐色。后翅黃色,中部向外緣部分黑褐色漸深。 (2)卵:卵半球形,初產時深綠色,后變白色,近孵化時變為黑色。 (3)幼蟲:末齡幼蟲體長約70毫米,頭黑褐色,胴部藍綠色,兩側各有1條白線,亞腹線由各節的1個黑斑組成,體被淡黃色長毛。 (4)蛹:蛹紡錘形,黑褐色,末端具臀棘1對。
【生活習性】:(1)成蟲: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 (2)幼蟲:幼蟲散棲,8月為害盛期。8月中下旬幼蟲開始老熟,陸續入土作室化蛹越冬。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在河北省1年發生1代。 (2)越冬及蟲源:以蛹在土下6.5~10厘米處越冬。 (3)發生因素:①氣候因素。該蟲喜濕怕干,若7月份濕度大,氣溫偏低,易大發生。②栽培因素。黏土和壤土田的蟲量顯著少于沙土田。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①高粱舟蛾越冬蛹期長達300余天,并在淺土層,這是其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環節,抓住這一時期,在夏玉米收后的翻耕整地或原夏玉米茬麥田進行冬灌,可消滅大量越冬蛹。②高粱舟蛾卵粒較大,暴露于玉米葉背,幼蟲個體大,行動緩慢,適于人工捕殺防治。在田間調查的基礎上,抓住卵盛期和幼蟲低齡盛期,順壟逐棵采卵捉殺幼蟲1~2遍,可有效地壓低蟲口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