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建設勢頭仍在繼續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4-18 |
近日,新洋豐發布年報,年報稱公司的主營業務、2014年銷售額占總營收約96.97%的磷復肥,在2013和2014年,公司連續兩年存貨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2014年,磷復肥的庫存量較上年同期增加34.02%。新華食品經梳理上市公司年報發現,新洋豐的同行中,史丹利、云天化的存貨增幅更加驚人。
“大佬”庫存高企的背后,整個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不僅是庫存高企,還有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下降,行業利潤偏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盲目擴產擴建等因素制約了行業發展。 過剩難題難倒大“肥”佬 春耕時節,正是肥料銷售的旺盛期,四川成都的化肥經銷商龍強卻向新華食品描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情形。“現在賣‘大肥料’基本上是虧本的”,龍強表示,“我們這些經銷商都不主動推這些‘大肥料’,因為賣一袋就要虧一袋的錢”。 龍強口中的“大肥料”指的正是化肥行業中最主要的氮肥、磷肥和鉀肥。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最新市場調查顯示,2015年春耕期間的化肥供應總量將達3844萬噸,不僅完全可以滿足春耕用肥所需,氮肥、磷肥、鉀肥三大主要肥種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剩現象。其中,氮肥供應大于需求25萬噸,磷肥供應大于需求88萬噸,鉀肥供應大于需求265萬噸。 另據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向新華食品提供的數據來看,2013年我國已有18個合成氨、尿素項目投產,合成氨和尿素總產能分別達到7408萬噸和7948萬噸,全國氮肥產能過剩超過30%左右;2014年我國尿素產量總體與上年持平,總量約為8070萬噸。目前,我國磷肥總產能約為2360萬噸,消費量僅為1200萬噸;復合(混)肥料總產能約為2億噸,年表觀消費量卻不足6000萬噸,開工率不足30%。 “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告訴新華食品,“這兩年是化肥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艱難的兩年”。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局長李殿平表示,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對化肥的需求量保持穩定,很難消化過剩的化肥產能,因此導致化肥的價格在逐漸下滑。資料顯示,自2013年起至今,我國化肥已經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價格下滑。新洋豐2014年年報中預計,“肥料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問題緩解困難,落后產能淘汰和兼并重組將愈演愈烈,利潤空間將越來越稀薄”。 化肥行業的利潤空間日漸稀薄并非空談。4月11日,貴州赤天化發布公司年報,2014年公司營收約為32.87億元,凈利約為-5.75億元。化肥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并非只有赤天化凈利潤虧損,四川美豐2014年營收約47.69億元,凈利約為-2.45億元;云天化2014年營收約544.92億元,凈利約為-25.83億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化肥大佬出現了盈利腰斬的情形,如湖北宜化2014年業績預報稱,2014年公司盈利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7%-74%。 產能過剩的形勢下,化肥銷路難暢,存貨量便是最直接的體現。新洋豐2014年年報顯示,2013和2014年,公司連續兩年存貨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另外,新洋豐2014年磷復肥存貨急劇增加,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4.02%。在化肥大佬史丹利、云天化的2014年年報中,庫存增幅更是達到了52.71%和103.67%。存貨的急劇增加進一步體現了整個行業巨大的銷售壓力。 業內人士分析稱,化肥企業存貨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備貨,為了彌補旺季生產能力不足和短期內市場需求過大,國家的淡儲政策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保證旺季產品的充分供應;二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滯銷,造成一定庫存;三是受政策影響,一些落后企業不適應形勢所致。 盲目出牌加劇行業亂局 以新洋豐為例。年報顯示,新洋豐2014年的銷售費用由2013年的35151萬元上漲至2014年的49156萬元,漲幅為39.84%。一年之隔,銷售費用上漲約1.40億元。對此,從年報中得到的解釋是,“本期銷量增加,相應運輸費用增加,以及增加廣告投入以及市場開發力度”。 然而,新洋豐的主營業務、2014年銷售額占總營收約96.97%的磷復肥,銷量僅由2013年的343.48萬噸上漲到377.82萬噸,漲幅為9.99%。據此可看出,銷售費用的增加并非主要由于“運輸費用的增加”,而是主要由于“增加廣告投入以及市場開發力度”。銷售費用上漲近四成,僅換來主營業務收入上漲近一成,足見開拓市場的難度。 數據顯示,自2011年至2014年,化肥廣告在央視投放的廣告額增長率分別為5%、6%、13%以及15%。如此躍躍欲“視”,果真是理性的選擇嗎? 陳宏坤分析稱,近兩年來,化肥行業面臨行業洗牌,競爭激烈。“發展較成熟的行業,如空調業、電視業等,兩三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就占了整個市場的60%-70%,品牌、市場比較集中;而國內化肥行業,產業集中度低,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總共所占市場份額僅為30%”。 那么,化肥行業的廣告戰是否真的有必要打?史丹利2014年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的廣告宣傳費用約為1.72億元,同期化肥銷售量為204.36萬噸,同比增幅為9.06%。與此同時,新洋豐2014年的廣告費用約為8786.57萬元,同期化肥銷售量為377.82萬噸,同比增幅為9.99%。 從地理區位來看,位于產糧大省山東的史丹利相比于身處湖北的新洋豐,應當更有市場優勢。化肥廣告明星史丹利2014年報中稱,“為了贏得市場份額,廣告戰、價格戰不可避免”。 除打廣告牌外,盲目擴建擴產同樣阻礙著化肥行業的良性發展。據了解,即便在目前產能過剩嚴重,化肥行業重復建設的勢頭并未得到遏制,仍有一批化肥項目正在規劃或建設中。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告訴新華食品,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的化肥施用方式過于粗放,加上眾多化肥產品質量不達標,導致需求量出現虛高,通過傳導效應,企業便一味地盲目地生產和擴產,最終導致了整個化肥產業的產能過剩。新洋豐年報稱,公司2014年“存貨增加系本年度采購及生產量增加所致”。這樣的解釋恰好印證了張福鎖所言。 “化肥行業的生產模式需要一次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跨越”,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師馬文峰向新華食品表示。 3月18日,農業部啟動了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預計到2020年,在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我國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和農藥使用總量將實現零增長。 對此,馬文峰表示,化肥用量實現零增長,這種形勢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化肥行業的產能過剩,但從長遠角度看,更會促使化肥行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技術升級,倒逼一些企業生產出價廉質優的產品,提升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 一面是化肥行業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瘋狂的打廣告、盲目地擴產擴建,再加上環保的指標、業績的增量、資本市場的壓力……“零增長”行動已成“離弦之箭”,留給大“肥”佬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能否順應產業的發展趨勢,整合、淘汰落后的產能,并貼近農業生產的要求、生產出農民真正需要的產品,無疑成為了“新洋豐們”破局的關鍵。 |
相關閱讀 |
磷酸一銨:9.5日四川眉山廣益價格分析 |
中國磷肥市場年中概述 |
磷酸一銨:5月份國內進出口數據統計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