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銷商轉型飛防服務,到底靠譜不靠譜?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4-26 9:50:00 |
當下,農資行業的低迷已成常態,無論企業或是經銷商,都或多或少面臨來自市場終端的壓力,渠道變革、服務升級迫在眉睫。植保無人機作為高效植保作業工具,能夠提升植保效率,解放農村勞動力,在國家農藥零增長政策下,成為服務轉型的首選。 那么,經銷商轉型飛防服務,到底靠不靠譜,究竟能夠走多遠?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來看看他們怎么干。 河南天大農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葛紅陽: 飛防用于防治病蟲害而非表演秀 經過2016年的洗禮,2017年的飛防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不理解到可接受,老百姓對飛防的認識得到很大普及,產品質量也有大幅提升,基本到了可以普及的地步。尤其是在當前蚜蟲、條銹病發生的季節,小麥“一噴三防”服務需求得到集中爆發,訂單應接不暇。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第一,老百姓防治觀念落后,不見蟲不打藥,當看到蚜蟲再防治的時候,蟲情已經非常嚴重,加上小麥普遍密植,常規用藥量的情況下,無論人工還是飛防效果都不理想。 第二,基層服務需求旺盛,政府購買服務增加,對飛防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由于病蟲害發生往往集中爆發,導致飛防服務往往“旺季干不完,淡季沒活兒干”。天氣預報也將對飛防的正常開展產生決定性影響。 第三,行業內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太少,門檻太低。植保無人機的先進性更多體現在飛行控制系統上,沒有飛控研發能力的企業就沒有發言權。目前,除了幾個主流廠家外,一些小廠家產品價格有所降低,這對行業發展是好事。 第四,飛手是飛防服務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無人機雖然可以全自主飛行,但由于田間環境復雜,需要有人專門進行配藥、更換電池和作業觀察,平均一臺飛機需要配備2-3個人。 第五,有飛防需求的地塊分散,導致轉場成本高,需要政府進行引導,將有服務需求的地塊組織起來。 植保無人機作為一種會飛的藥桶,主要是用于防治病蟲害而非表演秀。飛防服務作為一種新事物,價格太高老百姓不容易接受,經過明年的預熱之后,每畝5-6元的服務將成為常態。 大黃蜂農服蔣明蘭: 游兵散將開始抱團發展 從3月26號至今,大黃蜂農服在小麥上的作業面積已經超過20萬畝,超過了去年的總和。 統一品牌的植保無人機、統一的后臺管理是大黃蜂農服聯盟成員實現飛防盈利的重大保障。如果說2017年飛防市場最顯著的變化,那就是一些原本的游兵散將在設備統一后開始抱團發展。從目前后臺監控到的數據來看,屬于個人的飛防面積只有1000畝左右,多數訂單還是通過團隊的形式來完成,平均每人每個月的作業面積在4000-5000畝之間,按照小麥一噴三防8元每畝服務費來算,收入在4-5萬元,非常可觀。 選擇大品牌、智能化的植保無人機是飛手能夠實現盈利的最大保障。在大黃蜂所服務的客戶中,有6成是一直從事植保這個行業,也有一些80后、90后對無人機感興趣的人,看好植保市場這片藍海,雖然沒有植保基礎,但平均每臺飛機一個月下來也能干2000-3000畝。 目前,大黃蜂的飛防團隊已經由湖北轉戰河南,開展小麥跨區作業,預計將增加作業面積4-5萬畝。5月份開始回到湖北開展水稻病蟲防治,維護自己的市場。 沙洋縣農資經銷商巴常軍: 有服務能力的組織應該聯合起來 沙洋縣擁有水稻種植面積78萬畝,小麥種植面積98萬畝,老齡化問題突出導致當地農戶對購買打藥服務日益增長,市場潛力巨大。從社會化服務的角度來看,做農資不能只為掙錢,還要通過好的服務來賺取名聲。 作為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農資經銷商,巴常軍告訴記者,飛防是一個有希望的產業,它的發展需要一個推進過程。目前單純的農資銷售已經難以為繼,轉型飛防服務能夠迎合基層農戶的需求。由于前期投入較大,短時間內盈利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相信經過2年的布局,飛防對農藥銷售的帶動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當面對大面積的飛防作業時,有服務能力的飛防組織應該聯合起來組建聯盟,形成作業聯動機制,來共同做大做強。 |
相關閱讀 |
2018農資經銷商五大現狀及未來農資經銷商六大發展趨勢 |
2017,農資經銷商要“瘦身”和“聚焦”! |
中國農資看山西——經銷商直銷的成功與多模式的創新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