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有哪些癥狀,該怎么防治?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15 17:23:00
    

    近幾年來,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逐步上升為小麥主要病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農戶們應該做好相應的防控措施。下面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的發病癥狀、條件、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有哪些癥狀,該怎么防治?

    一、發病癥狀

    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又稱小麥蠕孢葉斑病,蠕孢根腐病。是小麥全育期典型的階段性病害,從幼苗到抽穗結實期均有發生。幼苗期導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導致葉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莖基腐、葉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其中成株期葉斑發生最普遍,為害最重。芽腐、苗枯、染病重的種子不能發芽,或剛萌芽就變褐腐爛不能出土。發病輕的可萌發出土,但胚芽鞘或其他地下部分發病,多在冬前死掉或產生弱苗。根腐、莖基腐,在苗期的胚芽鞘、地下莖或幼根上出現褐色病變,局部組織腐爛或壞死,常致地下莖基的近分蘗節處出現褐色病斑,近地面的葉鞘上產生褐色梭形斑痕,大小3~5×1~3(mm)。常致幼苗發黃,田間出現片片淺綠至淺黃色,病苗矮小、稀疏,葉直立。成株期下部1~2葉的葉尖枯焦1~2cm,根部發育不良,次生根少,種子根、莖基表面具褐點,可深達內部,病部腐死,嚴重的次生根根尖或中部也褐變腐爛,分蘗枯死或生育中后期,部分或全株完全枯死。在秋苗期或早春期染病時,在近地面葉片上產生很多橢圓形、淺褐色小斑,大小1至幾mm。撥節后至成株期顯癥,產生典型的淺褐色,呈橢圓形至梭形病斑,大小3~5×1~3(mm),周圍多具黃色暈圈,病斑中間呈枯黃色。穗腐、黑胚粒、穗期染病,常在穎殼或穗軸上產生褐色病變,病斑多時常致大部分穎殼或穗軸變褐,嚴重的引致半穗或全穗枯死。穎殼上菌絲浸染種子后,胚部變為褐色,出現黑胚粒、籽粒秕瘦,影響糧食等級及種子質量。

    二、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在種子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經胚芽鞘或幼根浸入,引起地下莖或次生根或莖基新葉鞘等部位發病。帶菌種子是葉斑病的重要初期浸染源。小麥撥節后至成穗期,根腐在繼續擴展的同時,葉斑病也從下向上不斷擴展,地面上病殘體和植株病部不斷產生大量病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浸染。該病潛育期3~7天,菌量積累速度快,達到流行臨界菌量早。當氣溫18~25°C,相對濕度100%時,功能葉片和麥穗就大量染病或流行成災。此外栽培措施對該病發生也有直接影響。生產上冬麥早播苗期易發病,種植過密、過深發病重。在田間管理上,凡能減少病殘體落入田間的機會或促進土壤中病殘體盡快腐爛(如深耕、施肥、澆水等)的措施均利于土壤中病原菌減少,這些措施對小麥生長發育有利,又可增強抗病力,從而減輕發病的機率。

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有哪些癥狀,該怎么防治?

    三、防治方法

    該病系全生育期病害,穗期葉斑和穗腐是防治關鍵。減少田間菌源,降低病菌積累速度,保護成株功能葉片,可有效地防治本病。(1)農業防治提倡輪作倒茬以減少土壤中菌量,秋翻滅茬,加快土壤中病殘體分解;選用無病種子,適時適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減輕苗期發病。(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3)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冬小麥有豫麥47、鄭早1號、鄭麥9023等抗耐黑胚病。(4)藥劑防治:①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2%~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或每Kg種子拌2%可濕性粉2g。而33%多菌靈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1%~0.3%拌種。提倡用三唑酮與增產菌混拌可消除三唑酮對小麥出苗影響。②用70%代森孟鋅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浸種24~36小時,防效80%以上。③在成株期,當初穗期小麥中下部葉片發病重,且多雨時,噴灑70%代森錳鋅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三唑醇(羥銹寧)可濕性粉劑2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2000~4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每667m240g對水噴霧,能有效地控制整個生育期該病的擴展。

相關閱讀
馬鈴薯畸形塊莖種類及防止方法
怎樣在自家種植荊芥
如何避免辣椒良種混雜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