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全國農藥交流會如約而至,各地的農藥人相約黃埔江畔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10-16 10:34:00 |
夏去秋至,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10月15日,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全國農藥交流會如約而至,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農藥人一起相約在美麗的黃埔江畔,一起共赴這場農藥界的盛會。 本屆交流會圍繞“沐風雨行業逐夢七十載,共發展轉換動能謀未來”的主題,全面回顧建國七十年來中國農藥行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分析新形勢、新環境下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討行業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方式與途徑,有效應對當前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加快我國農藥行業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藥處黃輝先生、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副會長李彬先生、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總農藝師季穎女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先生、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其奎先生出席開幕式,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鐘華女士主持開幕式。 回望70年發展歷程成績斐然, 但是當前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在開幕式致辭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孫叔寶會長說,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全面回顧建國七十年來中國農藥行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分析新形勢、新環境下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討行業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方式與途徑,才能有效應對當前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加快我國農藥行業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步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農藥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波瀾壯闊的70年風雨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形成包括原藥生產、制劑加工、科研創新開發和原料中間體配套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農用化學品工業體系,為保證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做出了做出巨大貢獻。如今中國發展成為全國第一大農藥生產國和農藥出口國。目前擁有50多個農藥上市公司,世界20強里占據三分之一,擁有7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是全球植保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但是當前農藥行業面臨的壓力疊加,形勢嚴峻,影響了農藥行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供給安全的保障能力。江蘇3.21爆炸事故半年有余,受其波及而停產的周邊園區眾多化工企業,仍然不能開工生產。一些全球重要的作物病蟲害防治用藥,由于原藥、中間體供應中斷,不得不從植保用藥目錄中剔除。這對類似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一旦暴發肆虐將引起巨大的風險。在安全環保壓力下,一些園區項目審批過度嚴格和嚴重滯后,新條例實施后農藥登記費用大幅增加,農藥新品種的開發與生產的延緩,這對加速高毒農藥替代進程以及抗藥性治理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李鐘華秘書長也指出,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雖然我國農藥生產在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的同時,產量、銷售收入和利潤都有所增長,但這兩年農藥生產企業的日子過得比較煎熬。新《農藥管理條例》正式發布兩年多,農業農村部已經全面擔負起農藥行業的管理重任,行業和企業正在慢慢消化和適應新的一系列配套規章。年初響水爆炸事件導致部分企業再次處于不能正常生產甚至停產的狀態;中美貿易戰、不利的氣候條件、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對農化市場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中國農藥行業還有很大提質空間, 著力推進農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關鍵 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李彬副會長在開幕式上說,化工行業提質的空間還很大,農藥也一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藥工業歷經了初創、調整、發展三個階段。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農藥生產國,不僅能生產600多個原藥品種,1000多種制劑,且環境友好型農藥成為主流。對于農藥行業如何轉型升級,大家都在積極探索。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優做強。把中國農藥產業做出優勢,做出國際競爭力,做成世界強國。 從整體結構來看,我國石化產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扭轉,石化行業轉型還存在巨大的潛力。農藥行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加速轉變發展模式。此外我國農藥企業在產業鏈中大多仍局限于生產制造領域,主要依賴資源投入、產能擴張帶動發展,產品創新能力不強、技術集成能力不夠、商業模式落后是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經濟、技術、信息手段,加快農藥行業的改造提升,從產品、技術、管理、營銷模式等多方面探索創新發展方式。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處調研員黃輝先生認為,針對我國農藥產業發展中的問題,為更好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著力推進農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藥產業健康發展,要重點在“控、壓、禁、移、減、管”六方面下功夫。具體是一要控制農藥企業數量;二要壓減農藥產品數量;三要禁用高毒高風險農藥;四要推動農藥企業向園區轉移;五要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六要全面加強農藥監管。 由于現在安全、環保管理越來越趨于嚴格,同時中美貿易戰等國際因素的影響,給現代農藥企業帶來多項挑戰,黃輝先生在本次會議上也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他認為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新《農藥管理條例》,著眼“全行業”,貫穿“全鏈條”,強化“放管服”,發展“高質量”,落實“防風險”,目標“全安全”。一要加強行業監測調控,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二要嚴把登記準入關,優化農藥產品結構;三要嚴把生產準入關,優化農藥產業布局;四要嚴把經營準入關,規劃農藥市場秩序;五要加強農藥使用指導,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六要加強農藥市場監管,確保農藥產品質量;七要加強保障體系建設,提升農藥管理水平。 農藥管理政策將越來越完善, 特色小宗作物無藥可用將成過去 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總農藝師季穎女士也在本次會議上指出,農藥管理將會越來越嚴格!農藥管理政策會越來越完善,對行業要求會越來越高,監督執法越來越規范,違法處罰越來越嚴厲。同時農藥產品登記門檻也將越來越高。當前我國已啟用再評價制度,對已登記多年產品按新標準進行重新評估;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不斷完善和修改殘留限量標準;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 此外季總農藝師特別提出,推進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已經是農業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近年我國批準特色小宗作物用藥涉及農藥品種75個、產品1690個,涵蓋43種作物58種病蟲草害。人參、楊梅、三七、枸杞、榛子、草莓、牡丹、芝麻、山藥等特色小宗作物“無藥可用”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此外,單獨制定《特色小宗作物農藥登記資料要求》,縮短登記試驗時間、發揮地方農業部門、行業協會和農藥企業積極性,可以組織聯合試驗,開辟綠色通道,集中評審,集中申報等。 新條例實施后我國農藥行業變化如何? 當前登記的重點又在哪里? 關于農藥登記管理,一直是農藥企業關注的重點。在本次會議上,邀請到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政管理處趙永輝處長為來賓解讀最新的農藥登記管理現狀與動態。 趙處長介紹說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登記農藥產品41514,涉及2129家企業(境外企業119家),681個有效成分。2018年我國農藥生產(折百)量145.5萬噸,全國化學農藥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771家,資產2764億元。2018年全國農業用農藥使用(商品)量83.1萬噸,折百26.9萬噸;其中草甘膦及其鹽類、乙草胺、敵敵畏位列使用量最多的前三甲。2018年全國農藥進出口企業1117家,農藥進出口(商品)量144.76萬噸,進出口額為85.71億美元;出口目標市場171個國家,出口農藥140.54萬噸,金額80.73億美元;草甘膦、百草枯、吡蟲啉位列出口額的前三。 此外趙處長也提到新《農藥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之后,改變了原有登記產品數量增長的態勢,2018年全年總計登記農藥產品4515件,2019年1-7月下降到只有116件,下降趨勢非常明顯。另外安全生產、環保壓力和生產許可制度的改變,也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與產業鏈的重新布局。同時三大主流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占比穩重有變,綠色產品的比重加大等。 在本次會議上趙處長還帶來了最新的農藥登記管理創新舉措,提醒各位農藥企業必須重點關注,主要為電子標簽格式、登記證持有人變更等事項受理程序、行政許可改革、“綠色通道”和農藥登記評審規范。如果您的企業正在登記農藥產品,以上劃的重點不可不關注。 科技必須是第一生產力, 兩大院士解析最新前沿技術 在本次大會上,還特別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作報告。在大會上錢院士指出我國化學原料和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8.77萬億元,其中精細化工產品約有3.5萬億元,精細化工率只有45%,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我國亟需從單純的生產工藝走向過程工程、產品工程,如果不能突破困境,我國精細化工行業未來發展將困難重重。 錢院士在本次會議上介紹說微通道反應器是國際發展的大趨勢,他擁有安全(傳質傳熱快,爆炸概率小;持液體積小,爆炸造成的危害小)、清潔(精準高效混合;三廢排放少)和高效(無放大效應,無需逐級放大,節省時間和成本;產量隨市場需求調控的靈活性提高)的優勢。但是目前的微反應器主要由康寧、拜耳等國外公司壟斷,尚無達到或者超越這些技術的國產微通道芯片。而且最最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是微通道的精密制造!錢院士再三呼吁,必須重視微通道反應器研發,這樣的機會我們決不能錯失。 “部分農藥及中間體制造過程面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資源消耗和高污染的問題。據統計平均化學法生產1噸農用化學品將產生5~50噸副產物。因此環境安全和壓力已成為農藥及中間體加工制造過程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亟待進行技術革新和綠色過程替代加以解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鄭裕國院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國農藥及中間體制造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在本次會議上,鄭院士順勢為來賓介紹了生物有機合成技術,他認為其是農藥化學品綠色制造的重要發展方向。那么生物有機合成是什么呢?鄭院士介紹說,它是以生物科學與技術(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學與代謝工程等)為核心,融合有機合成與化學工程原理和方法,建立生物有機合成技術新體系,實現醫藥、農藥化學品高效、綠色生產。 中國供應鏈發展道阻且長, 農藥企業仍需勇往直前 北京穎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榕在本次會議上帶來“中國供應鏈挑戰與全球市場變化”的報告。他認為我國農藥企業面臨的供應鏈挑戰有三: 一是環保趨嚴、行業登記門檻提高,歷史性產業轉移紅利已去; 二是2017年以來,受環保督察、企業限產等影響,我國農藥產量呈下滑態勢; 三是跨國公司采購再分配,尋求替代供應商,提高供應保障性。 市場變化也有幾點: 一是短時性產品短缺仍存在; 二是行業集中度提高,生產工廠數量減少,產品規模增加; 三是產能有向東北、西部、印度轉移的趨勢; 四是新的產能過剩正在形成,如烯草酮、硝磺草酮等。 對此,王總認為中國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是: 第一,企業在安全、環保的投入會大幅增加;產品合規生產的比例會大大提升。 第二,連續化、自動化生產會成為將來生產的趨勢;技術改革力度將會大大增加,依靠國內化工技術人才優勢,技術提升會以比較快的速度得以實現;整體創新能力會得到實質性提高。 第三,經過幾年提升改造后,中國農化產品的整體供應優勢會得到加強,優勢會更加明顯。 第四,參照中國發展進步過程中要求環保、安全同步跟進的演變史,在其他國家培育新的供應商,試錯成本明顯更高,賠付概率更大,因此戰略上選擇中國企業更有保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面對當前化工行業的“大清洗”,王總相信中國農藥企業的堅韌,一定會有企業堅持下來,并走得更遠! |
相關閱讀 |
2017農藥企業供應鏈和采購管理研討會在合肥隆重召開 |
岳陽火車站安檢時查獲劇毒農藥敵敵畏 |
高毒農藥購買施行實名制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