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草地貪夜蛾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務更為艱巨 |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20-1-15 9:59:00 |
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6個省份,并在華南、西南等地定殖。專家研判,2020年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更早、發生區域更廣、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務更為艱巨。為切實做好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防止造成重大危害,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將監測防控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及早謀劃全年防控工作 2019年草地貪夜蛾侵入我國表現適生性強、危害作物種類多、危害程度重的特點。專家分析,2020年草地貪夜蛾可侵入包括東北在內的廣大玉米產區,除對玉米造成危害外,還會對西南、長江中下游和黃淮地區小麥,西南、華南地區甘蔗、高粱等多種作物安全生產造成重大威脅。 玉米、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蔗、高粱等是重要的特色作物,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事關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因此,各地應充分認識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充分認識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及早謀劃和安排全面防控工作,制定完善的防控預案,突出技術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出實招和硬招,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做好經費、物資、人員等各方面的安排。 二、強化監測,切實提高預警能力 做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和有效防控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南方省份應重點做好越冬普查,尤其是云南、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西藏、江西、湖南等省份應全面做好冬季發生區域、為害作物、發生面積、蟲口數量以及為害情況調查,為周年繁殖區劃分、實施區域治理提供依據。 各地應密織監測網點,及時布設高空測報燈、性誘捕器等有效設備。誘測時間,邊境省份和周年繁殖區應全年監測,遷飛過渡區3—11月、重點防范區4—10月監測。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聯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擬于今年4月啟動雷達聯網監測,四川敘永和北京延慶等生產部門的雷達將并網運行。各地應積極篩選應用自動化、智能化監測設備,系統掌握種群遷入遷飛動態;關鍵時期組織專家會商,研判蟲情形勢,準確發布預報。繼續執行新發縣當天報和發生區周報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 三、強化防控,保證技術措施科學有效 針對部分地區菊酯類藥劑防效不高的實際,各地在使用農業農村部推薦的25種藥劑時,應注意將菊酯類藥劑與其他藥劑混用,同時還應將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輪換使用,一季作物使用同種農藥不超過2次,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產生。針對草地貪夜蛾危害常態化和危害作物多樣化的情況,各地應探索玉米、小麥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科學用藥技術,注意藥與械、藥劑殺卵和殺幼蟲、不同施藥方式、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等措施的協同有效。 針對玉米成株期用藥難和作物苗期易受害的實際,探索顆粒撒施和拌種等方式的防控效果,尤其是針對小麥田高齡幼蟲鉆土危害的習性,探索夜間誘餌誘殺技術。各地應重視采取綜合防治技術,推進科學安全用藥,努力實現草地貪夜蛾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雙贏。 四、強化指導,做好監測防控效果評估 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生產上采取了多種應急措施和對策,相關企業緊急供應了多類設備產品,一些監測和誘控設備和產品存在效果不佳現象。各地應跟蹤性誘、燈誘、食誘、天敵等各種產品的使用情況,評價其誘測和控制效果,向生產推薦優質高效產品。同時,做好防與不防、化學防治與非化學防治、專業化統防統治與農民自防、綜合技術與單項技術的防控效果的對比工作,并關注藥效變化情況。 各地可組織科研教學等單位專家成立指導組,科學評估危害損失和各項措施的防控效果,制定涵蓋不同生態類型、不同作物種類、不同蟲口數量的全區域、全生育期防控方案。繼續調動發揮專家團隊技術支撐作用,開展巡回指導和多層次技術培訓,并在蟲害發生關鍵時段,深入田間了解生產情況,解決生產突出問題,保證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五、強化治源,做好冬春季蟲源地有效防控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近期調度,草地貪夜蛾在云南、廣東、海南、福建、廣西、四川等6省冬玉米田危害,云南和四川冬小麥局部田塊發生,貴州、江西、湖南、浙江、湖北等地收獲的玉米秸稈或土壤中可見活蟲(蛹),尤其是云南、廣東、海南等省份鮮食玉米田發生普遍、蟲量較高。以上省份是推測的草地貪夜蛾越冬區,也是境外蟲源遷入的前沿,做好冬春季的防控對全國蟲害控制起到關鍵作用。因此,當前華南和西南地區最緊迫的任務是做好發生田塊的冬季防控,實施帶藥偵察、點殺點治,有效壓低越冬蟲源、降低春季種群基數。同時積極探索蟲源地長效治理對策,形成農業措施、生態調控、天敵利用和藥劑防治集成技術模式,實現蟲害的源頭控制。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近期將組織專家赴南方省份開展實地調查和技術指導,確保冬季防控工作有序有效。 |
相關閱讀 |
生物農藥必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農藥品類,為綠色農業做貢獻 |
草甘膦:9月份“旺季不旺”或定形 |
小麥病害防治,要抓住關鍵生育時期合理用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