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服營銷不是皇帝的新裝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新媒界 2021-12-18 9:42:00 |
為什么農服營銷難以落地?…… 在農資行業,農服營銷空前火熱,農資企業研究農服營銷、學習農服營銷,肯定是好事,但真能實現農服營銷落地的,卻成為了稀罕事。大家很擔心農服營銷是否會成為“皇帝的新裝”,看似干了很多,其實什么也沒做,大家卻都齊聲叫好,但農戶根本啥也沒看著。 為了趕潮流,大部分企業都成立了農化中心,聘任了農化中心主任,銷售經理兼職成了農化專員……外表看起來有模有樣,實際上既做不了農服,也做不好營銷。對于農資企業而言,未能形成有效的農服營銷模式,是農服市場發展的桎梏所在,企業只能眼看著農服市場的肥肉,苦于不知如何下手。 在農服市場,對于農資設備制造企業來說,需求來自設備購買方的要求,利潤來自設備的制造和銷售,企業無法真正介入整個商業循環。對于農資產品生產企業來說,有的測別人的土,賣自己的肥,賺產品的錢;有的依托當地經銷商,開展渠道深度合作,賺渠道經銷商的錢……但幾乎沒有生產企業真正賺到農服的錢。對于農資流通企業來說,在農服市場賺錢更是難上加難。賺大戶的錢,資金成本高;賺散戶的錢,服務成本高;賺產品的錢,會與代理產品打架。 為什么農服營銷難以落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接地氣的農服模式,二是缺乏農服營銷落地的團隊。 先說接地氣的農服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忙于產品設計研發和市場開拓,而未能真正對服務營銷市場進行模式的探討和渠道的建立,不能將服務營銷產品化。只有投入模式,沒有收益模式,就是只做了表面功夫。面對服務所需要的網點建設、農技服務需要的各種硬件、軟件以及管理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很多企業都望而卻步。 什么叫“接地氣”的農服模式?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農服營銷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而非站在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去做。要接地氣就要做出轉變,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及時、完備的服務營銷,用富有競爭力的服務營銷去贏得用戶的滿意和忠誠。從服務營銷層面來說,企業要提供的絕不僅僅是服務,而是要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而產品不過是支撐方案的一個載體。企業通過全面的、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全面需求,才能實現良好的共贏合作關系。 再說農服營銷落地的團隊。說到營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銷售人員。大多數農資企業現有銷售人員缺少服務產品銷售的技能和手段,真正面對市場的一線人員往往不知如何提供營銷服務。所以對于這些銷售人員來說,對新模式是又盼又怕,盼是因為老的方法不管用,于是對新模式寄予期望;怕是因為新的方法不會用。企業只更新模式,不更新人員,“銷售壓力+新技能要求”常壓得銷售人員喘不過氣。 廣闊的農服營銷市場是企業實現大跨步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要想將農服營銷做成品牌,并讓其落地生根,需要傳播、實踐,更要通過服務落地將品牌植入客戶、消費者心中。 農服營銷如何落地呢? 第一,建立農服營銷標準化體系。農服營銷不僅僅是靠營銷人員或服務人員本身,還要借助一定的技術設施和技術條件,這為企業的農服體系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提出了要求。企業應盡可能地把這部分技術性的常規工作標準化,以有效地促進農服營銷質量的提高。 第二,建立農服營銷市場細分打造體系。由于農資市場用戶數量眾多,區域分布廣泛,受地理、氣候等限制,各區域的種植情況千差萬別,對農服營銷的需求也具有明顯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征,而這就需要打造服務體系、搭建服務平臺、建設服務渠道,形成對服務的實質化依托。根據區域、作物開發服務業務,真正將農服營銷演變為業務單元,形成產品和服務兩大業務體系,推進企業發展。 傳統營銷以產品質量和渠道驅動為核心,農服營銷則是以用戶體驗和解決方案為核心,千萬不要把農服營銷做成皇帝的新裝,表面做了很多事,但沒有形成用戶端的解決方案,最后等于什么也沒做。企業上下大喊口號,但沒有接上用戶體驗的地氣,最終用戶什么實際成果也沒有看到。 |
相關閱讀 |
關于價格營銷的一些奧秘 |
農資渠道商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銷量? |
對不起,賣農資我是有態度的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